苗族丧葬风俗最简单三个步骤
先说报丧。
苗族要是有人去世了,报丧的方式还挺有讲究的。
正常去世的老人,落气的时候要烧“落气钱”,还要放三炮火,这叫“启程炮”,就好像是给死者送行一样。
家里人就得赶紧去通知亲戚朋友。
要是亲戚离得近,就由家人直接去通报;
离得远的,就由邻居兄弟帮忙去告诉一声。
在村子里,死者的孝子得跪在道公门外,一边向道公报丧一边哀哭。
道公呢,会用一张白纸盖在孝子头上,再做一支幡旗,就是用三条写有死者出生及死亡日期的白布挂在短竹上,念咒一会儿,才把孝子扶起来。
之后,孝子就得用同样的方式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叩跪报丧。
要是在信仰基督教的地方,就没这么复杂了,孝子只要口头报告给村长或村代表,让他们帮忙转告村里各户人家就行。
再说说入殓。
入殓之前,孝子得先用死者生前用的面巾给死者洗脸、洗身,要是死者没有儿子,这一步就免了。
洗的时候呢,水也有讲究,得用长教子从井里担水,再加上桃叶、菖蒲叶煮成温水来洗。
洗过的水要倒进便桶,让死者的后代每人尝三点,这叫“衣饭水”,意思是吃穿不愁。
给死者洗完之后,还要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也要保存好,入殓的时候放进棺材里。
道公会绕着棺材走个一两圈,用树叶点一下棺盖,嘴里念着“生人出来,死人进棺”。
念完后,再拿五块竹片轻轻敲打棺材,敲完就把两块竹片扔到门外两边,剩下的三块,一块插在河边,两块插在墓旁,说是能阻拦死者以后别回家吵闹子孙。
在棺材里先放些白纸屑铺底,才把尸体放进去。
有的地方还会在尸体上盖一张死者生前盖过的被单,然后才封棺。
封棺一般不用钉,两端用白藤或竹篾捆绑起来,这样入殓就算完成了。
最后就是埋葬啦。
苗族的棺材一般是用衫树做的,成年人去世用棺木殓尸,未成年小孩夭折就用木匣掩埋。
现在苗族停棺的时间一般最多两天,就得出殡。
出殡前,道公会带着死者的孝子绕棺三周,孝子要在棺盖的四个角打印指模,看看死者有几个儿女送终。
道公一边念咒,一边用青树枝擦扫棺柩。
孝子孝女们一起把棺木扛到门外,用两块木头把棺木垫高,出葬后再把木头扔掉。
用一个饭团、一双筷子放在米筛里祭拜灵柩,再用三条线,每条线分成红、黑两段,各绑上两枚铜钱,放在棺木上。
道公念咒问问死者生前是不是欠别人债,有没有辱骂过别人,念完就用刀把线斩断,意思是和活着的人断了关系。
出殡的时候,由村里的四个人抬棺,在道公的护送下,死者亲属走在前面,死者的子女要送棺到坟地。
坟地是由死者家人指定的,去挖坑的时候,主人得带上几支香和几张金银纸去看地,在选好的地上焚香烧纸,就当是买地埋葬死者。
棺材抬到坟地后,道公和死者亲属要绕坑三周,才把棺柩放进坑里。
盖土之前,道公用一张纸条点着火从棺材头的一个小孔放进棺内,然后用木头塞死,据说这是给死者在阴间送一盏明灯,让他能觅食干活。
然后道公边念咒,边用一把刀拨土进坑,接着死者的亲属就用手拨土,一直到把棺柩掩埋好。
埋好之后,在坟前竖个不刻字的石碑,石面上只涂些灰水做记号,还会在坟头放置死者生前用过的锅、碗、杯、筷等,碗里盛着米饭,饭碗是完好的,得敲破碗边,再放一盏点燃的油灯,这样埋葬仪式就结束了。
苗族的丧葬风俗很有特色,这些步骤里都蕴含着他们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死的理解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