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有什么讲究和禁忌吗
丧葬有很多讲究和禁忌呢。
在去世的时候,人们很忌讳身边没有亲人。
以前的人觉得老人去世时,必须要有后辈儿孙在身边,这样老人走的时候才不会孤单,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能得到安宁。
就像白族,他们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这叫“接气”。
不能让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
寿衣的件数要是单数,五、七、九件这样,不能是双数,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
材质上不能用缎子,“缎子”和“断子”谐音,一般多用绸子,“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
寿衣也不能用皮毛制作,不然怕来世转为兽类。
人去世后,忌称“死”,要说“老了”或“享福去了”。
刚停止呼吸,就是“落气”时,亲属要鸣鞭炮、焚纸钱,这叫“落气纸”“倒头钱”。
遗体沐浴也有讲究,上身要抹七下,下身抹八下。
寿衣的层数一定得是单数。
男尸手执手帕、折扇,女尸手执手帕、梳子,然后用死者之女制备的寿被覆盖,“生不盖头,死不盖脚”的说法。
把死者抬下床,叫“下榻”,要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放在堂屋一侧,还要立灵牌于死者脚前,燃香烛、点长明灯,敬上茶饭。
同时,得由“孝子”向亲友报丧。
要是死亡当天逢“重丧”日,那就得“寄重丧”,就是把死亡消息先秘而不宣,等到次日凌晨再报丧。
尸体入殓前,要往棺中填石膏或陈石灰,这叫“踩棺”。
入殓的时候,亲人们要先遍视遗容,然后再封棺。
这里面也有忌讳,入殓时忌讳泪洒尸身,亲人们得暂时忍住悲伤,控制住眼泪。
入殓前后忌讳猫、狗接近尸体,不然认为会引起死者骤然挺立或变成僵尸。
棺材也有讲究,忌讳用柳木,一般以松柏材料为佳,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怕会绝后。
出殡一般要选个好日子,不能犯“重丧”日。
传统习惯是土葬,棺叫“灵柩”,一般由8人抬棺,叫“八大金刚”,有用12人、16人甚至32人的。
丧葬队伍前面要擎“招魂幡”,一个人要沿途丢纸钱,这是买路钱。
灵柩紧跟其后,孝子亲朋在后面,和尚、道士吹唢呐、奏法器尾随。
灵柩入土后,孝子要返回家中设立灵位,这叫“安灵”。
葬后一连三天,每晚都要到坟上送灯,放烟炮。
第三天,死者的子、孙及女婿要去坟上培土,叫“三朝复土”。
葬后四十九天之内,每七天要到坟上烧一回纸钱,这叫“做七”。
“做七”期间,孝子、孝孙不能理发,这叫“蓄七”,当年也不能婚嫁。
孝子一般要设灵守服一年,一年期满由礼生或僧道“除灵脱服”。
人是在外面死亡的,按照俗规只能把尸体停在屋外,搭荫棚办丧事。
要是想把尸体抬进屋,只能走后门,拆开后墙进入,绝对不能走前门,有“死尸参堂,家破人亡”的说法。
也忌讳遗体腐烂后尸水外泄,造成“漏堂”。
送葬的时候忌讳经过他人屋后,怕踩坏“龙脉”。
灵柩抬起来后,中途不能落地,需要停歇,就得用二条板凳垫棺,专人背板凳,忌讳将凳脚朝天。
逝者下葬之后,送葬的人要绕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忌讳回头观看,不然怕逝者的鬼魂跟随活人回家。
子女服孝期间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免得给他人带来不幸,俗话说“身穿热孝,不登邻宅”。
守孝期间,子女忌讳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不能浓妆艳抹、饮酒作乐。
这些丧葬的讲究和禁忌,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些不一样,但大多都是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逝者能安息,希望活着的人能平平安安。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