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丧葬仪式及程序是什么
佛教的丧葬仪式及程序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流程哦。
首先在临终阶段,依据净土法门,在人弥留时最好有善知识,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的修行者,为亡者说法、诵经、念佛,这就叫助念。
要一直持续到命终十二小时之后,才可以移动遗体。
这是佛教觉得人在临终时,神识将离开肉体,会很痛苦,这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哭泣或拉扯临终者,让他们能无挂碍地平静离开人世。
等亡者命终十二小时后,就可以为遗体进行沐浴、更衣了,之后再将遗体移至殡仪馆或自宅厅堂安置,可以选择入殓或冰存。
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继续以助念来代替伴灵。
竖灵了,就是为死者设立灵位。
佛教不认为人死后有“三魂七魄”之类的,不需要用“招魂幡”招亡魂,但还是会为亡者立一个“魂帛”,就是牌位、灵位。
灵前不宜用荤腥祭祀亡者,要用香花、素食、蔬果来供养。
接下来是做七与法会。
佛教认为人死后的灵识处于“中阴身”阶段,会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转世轮回。
在中国传统佛教葬仪里,“做七”和“法会”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目的是帮助亡者消业积德。
现在助念的做法比较兴盛,有些人觉得助念就是法会佛事,就不一定再专门设坛举办法会了,大多是在守丧期间,早晚诵经,请法师引领诵念佛经。
入殓的时候,佛教认为人死后的遗体只是“臭皮囊”,但还是会以恭敬心对待。
遗体在沐浴、更衣、化妆后移置棺木入殓,这里不像传统习俗那样有五层或七层寿衣的讲究,棺内也不会放一般传统的“随身库”或“过山裤”等物品。
出殡与告别式也有相应的流程。
在遗体出殡前会举行奠祭仪式,这和传统丧礼差不多,先由子孙,然后按照与死者亲疏关系,宗亲、姻亲先后进行奠祭,这就是家祭。
家祭之后由死者的朋友、宾客拈香吊祭,这是公祭。
关于遗体的处理,佛教比较提倡火葬。
火葬在佛教中又被称为荼毗,佛教创立之前,古印度的丧葬形式就以火葬为主,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也是实行的火葬,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僧人和信众很多也都实行火葬。
遗体火化后,骨灰一般会用坛贮存,然后陈放于灵骨塔,当然也有选择土葬的,这就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意愿来定了。
安灵,佛教认为人死后49天内就转世轮回了,从佛教本身的观念来说,不需要有“安灵”祭拜的做法。
但考虑到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家属与亡者的情感寄托,还是会有和传统丧礼相同的安灵与祭祀做法。
像百日、对年、三年、合炉这些,佛教把它们看作是亲人死亡的重要日期,会有和传统丧礼类似的祭祀和诵经仪式。
每年的清明节、忌日,会进行扫墓祭拜、追悼,这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体现嘛。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