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葬礼风俗一般是怎样

时间:2025-07-17 13:03:00人气:51

在宁波,葬礼有着一套较为传统且讲究的风俗哦。

老人临终时,家属会环侍床前目送,要是能子女都到齐,就被认为是“福气好”。

有儿子还没赶到,会为临死者灌参汤延续时辰。

等老人一断气,家属就会齐声嚎哭,然后焚烧锡箔纸钱,这叫“送盘缠”,是给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用的钱物。

接着就是“买水浴尸”啦。

由子嗣撑伞挈桶,到井边或河边,先烧纸钱或投银币,再汲回井水,用新毛巾擦抹死者身体。

一般是儿子浴父尸,女儿浴母尸。

浴尸后要为死者梳发整容,修剪指甲,然后穿上寿衣,有些会在临终前就穿上。

穿好寿衣,就要把尸体移到中堂或堂前间的木板床上。

这时候是长子捧头、幼子扛脚,移尸过程中眷属要跪送,但不许哭,怕泪水滴到尸体上。

移好后,会在死者脸上盖一块白布,叫“盖面白”,脚后点上油灯,就是“脚后灯”,给死者照明用的。

有的地方还会在死者脚后放磨盘,磨孔插大秤,秤钩吊着装五谷的麻袋。

同时,要把死者睡的席子等杂物拿到三岔路口或河埠头焚烧,这叫“燃荐包”。

之后就要报丧了。

报丧的人会倒挟一把雨伞,低头赶路,途中不与人交谈。

到了要报丧的人家,把伞柄朝下放在门外,大家就知道是凶信了。

报丧人告知入殓日子后就走。

有些乡间地方,报丧人走后,主人会在大门口砸碎一只碗或瓦片,意思是“百病消散”。

报丧之后就是守灵了。

孝堂会悬挂孝幔,设置祭桌,摆上灵位,焚香燃烛,香烛要昼夜不灭。

孝子要寝卧在尸侧的草垫上,这叫“陪尸”,到“大殓”为止,之后还要轮流守灵,直到出丧。

大殓也叫“入木”或“入殓”。

一般会择单日、拣潮涨时辰进行,有“看潮水落材”的说法。

棺材底会铺稻草灰,富家则用石灰,上面再铺灯芯碎沫,然后放头枕、脚搁,叫“元宝枕”。

入殓时由孝子捧头扛足,帮忙的人把尸体放入棺材,要让尸脚碰着棺材板,说一声“脚踏实地”。

尸身周围会放24包或32包石灰,死者生前所爱的器玩,浴尸时剪下的指甲等,会用纸包好放进去。

然后依次叠盖亲友送的“重被”,最后一条是“子孙被”,由孝子或孝孙所送。

盖棺前会揭开“盖面白”,让亲人最后看一眼死者。

合棺盖敲梢钉封棺时,亲人要抚摸棺材,觉得这样可以减轻死者“疼痛”。

殓成后,眷属会嚎哭,还会围棺绕行数周,最后做“入木羹饭”,大家分批跪拜祭奠。

出殡就是俗称的“出丧”。

普通人家灵柩上会盖红被面或红毡条,贫家两人抬棺,叫“独龙杠”,富家灵柩会罩上柩套,抬柩的人有4人、8人甚至16人。

灵柩上路前,丧家会请有地位者“题主”,在神主牌位上把“王”字先用朱笔加点,再用墨点黑成“主”字。

然后起棺,孝子要跪着进酒三杯,执事者高呼“醮——杠!”,接着百子炮、炮仗齐放,鼓钹大作,这是“引路炮”。

抬棺上路后,富家多以“开路神”为前导,大灯笼、“引路幡”等。

出丧敲锣有规定,要敲“十三记锣”。

途中有人提小灯笼放小炮仗,分“地路纸钱”,人提纸扎的童男童女等冥器。

女婿手捧神主牌位坐“魂轿”,后面是挂着遗像的“像亭”,灵柩,孝子孝孙等披麻戴孝,手扶“丧仗棒”随行。

灵柩过桥时,孝子要先过桥跪迎,喊“过桥啦!”,途中遇到亲友祭奠,叫“路祭”,这时要歇柩受祭,孝子叩谢。

到了墓域,要先祭山神土地,孝子率众人先左后右绕墓域三圈,然后用芝麻杆、点心食品烘墓穴,叫“暖扩”。

把柩放入墓中后,有藏墓志铭的就放好,然后掩封墓门,覆土墓顶,把草冠等冥器在墓侧焚烧,丧仗棒倚在墓前。

送丧的人一般半途就回,至亲会送到坟山。

回程要循原路,进丧家门时要跨越门前燃烧的稻草堆,叫“燂草马”。

送丧者离开丧家不用告别,丧家也不送别。

从死者亡日算起,每隔七天要做祭奠羹饭,叫“做七”,头七、五七、七七比较重要,五七据说死者在“望乡台”,由女婿祭奠。

到七七叫“断七”,在“七七”四十九天中遇到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重,叫“重七”,要补做一次。

之后还有做百日、做周年,直到三周年为止。

还有些家庭会为亡父亡母做阴寿,从五十岁起每逢十做寿,寿堂布置成素色,阴寿寿宴叫“做十头”,到满百岁为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