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葬礼风俗讲究七天是什么时间
在山西葬礼风俗里,跟七天有关的讲究还不少呢。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要祭奠一次,这叫“做七”,“过七”。
先说说“头七”吧。
“头七”是死者去世后的第一个七天,这一天丧家要设灵座,供牌位,举行挺隆重的仪式,接受亲友的唁慰和吊唁。
人们觉得头七是死者灵魂进入阴间的开始,特别重视这天的祭祀。
有些地方还有说法,头七的时候死者的灵魂会回家看看,家里人会把家里打扫干净,在供桌上摆上死者生前喜欢吃的东西,还会在地上撒上一些草木灰,据说这样能看到死者灵魂的脚印呢。
“三七”,就是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
在这一天,死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死者,去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有些地方还会请道士念经拜忏,举行解结仪式,亲友们也都要到丧家备牲祭奠。
“三七”也叫“散七”,是从这天开始,对死者的祭奠就不像头七那样特别隆重,开始慢慢散开了一些吧。
再就是“五七”,是死者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
民间觉得这一天死者亡灵会回家“省亲”,丧家除了举行祭奠,还会延请僧道诵经,亲友也都会来吊唁。
在五七的头天晚上,祭桌上会设主牌位,到了五七中午要设羹饭。
祭完后,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用毛笔蘸朱砂,点一下木主牌上死者的名字,意思是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去世,安心在阴间等待投生,然后把点过名的木主正式放入神堂内。
到了晚上,子女们会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叫着死者“回来吧”,灵台前还要应三声“回来了”,然后在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这个仪式叫“喊五更”。
“六七”,是死者去世后的第四十二日。
六七的祭祀相对简单些,家人备上酒馔、供上羹饭,焚纸楮祭奠就行。
有“六七断六亲”的说法,这一天亲戚一般不上门,通常由女婿来操办。
有些地方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由女儿,侄女挑着供品上坟祭奠。
最后是“七七”,叫“满七”“断七”,“尽七”,是在死者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
这一天丧家会举行隆重的祭奠,亲友都来烧纸,到坟前祭拜。
七七祭完后,就出了孝期,子女们便可以脱下丧服,换上平常的衣服,意味着对死者的守孝告一段落了。
在山西的沁县、襄垣等地,除了复三(就是死者安葬后的第三天,去新坟添土、奠纸)外,“近七”的说法,就是葬后第一个七天,每个七天子女都要到坟头哭祭一次,一直到七个七日结束。
要是百日内有惊蛰和清明两节,那祭祀就得在节前举行。
还有个跟七有关的讲究是“犯七”。
从亡故之日按农历推算,逢七之日和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
像三七和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
老话说“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犯七对活人有好处,可亡人会因此受罪遭难。
遇到这种情况,活人得为亡人消灾救难,要上坟为亡人淋七。
具体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纸人的数目比亡人的寿数多三个,扎在谷杆上,再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
把这些纸人围在坟头,中间放上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来淋纸人,同时还要虔诚地念叨着提醒亡人的话,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之类的。
山西葬礼风俗里关于七天的讲究还真不少,这些习俗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有些没什么科学依据,也算是对死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方式吧。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