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的葬礼礼节有哪些
在河南农村,葬礼是很重要的事,有不少传统礼节呢。
人去世后,首先要做的是通知亲友,这叫报丧。
报丧的时候,不能直接说“死”字,得用“走了”“过世”这样委婉的说法。
对逝者的娘家人,得第一时间通知,不然容易引发家族矛盾。
停灵守灵。
遗体一般会停放在灵堂,停灵通常持续三天。
这期间,逝者的晚辈要在灵堂轮流守着,不能随意走动,大声喧哗,灵前的引路灯得一直亮着,这代表着对逝者的敬重,要是灯灭了,会被人说“不孝”。
同时,还要焚香化纸、摆放供品、挂挽联、插幡旗,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让前来吊唁的亲友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入殓,就是把逝者遗体放进棺材里。
入殓前,要给逝者穿上寿衣,嘴里塞上小钱,铜钱,手里或身上也可以放些逝者生前喜欢的随身物品,衣物、首饰、书信之类的。
入殓得请专业的殡仪工作人员,熟悉流程的长辈来操作,晚辈们要在旁边扶棺送别。
入殓后,把棺材盖子盖好,用钉子,绳子固定住。
出殡那天,有很多讲究。
长子,长孙要摔碎孝盆,这象征着圆满送终,有财产转让的意思。
抬棺的时候,抬棺的人可不能说棺材重,走得慢之类的话,不然会被认为对逝者不尊重。
送葬队伍很有讲究,一般有吹打乐队、幡旗队、花圈队、纸扎队等,专门的司仪主持仪式。
队伍沿着事先选好的路线走,一路上要不断地燃放鞭炮和撒纸钱,这是为了表示隆重,是给逝者“买路”。
到了坟地,下葬也有规矩。
要按照风水方位安放棺材,棺材上得放些纸钱、香烛、花圈等。
下葬时,专业的掘墓工人操作,晚辈们帮忙填土平整。
逝者是女性,丈夫还健在,那她的棺木不能直接入穴,得用砖把棺木丘在平地,等丈夫死后再一同入穴。
下葬后第三天,圆坟的仪式。
家属都要到坟前行圆坟礼,晚辈要给逝者敬献鲜花和供品。
传统观念里,这一天死者和生者能交流感情,死者能收到晚辈孝敬的纸钱和供品。
还有谢孝的礼节。
一般是在死者下葬后的第二天,第三天,孝子要到前来吊唁的亲友家行礼致谢,特别是要去娘舅家。
到了娘舅家,由娘舅带着到祖坟上行孝立致谢,谢孝完了孝子们才能摘孝布脱孝衫。
在河南农村,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是一个祭日,一共四十九天,特别重视“头七”和“五七”。
“五七”的时候,要再次举行祭祀仪式,“五七”结束后,守孝基本就完成了。
死者逝世满周年时,子嗣包括出嫁的女儿都要返家,去坟地祭祀。
旧时河南人给死者办周年,办单不办双,逝世一年叫“小祥”,可以办一周年,叫追祭;
逝世三年是大祭,要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
这些就是河南农村葬礼的一些常见礼节啦,不同地区也会有些细节上的差别。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