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农村白事出殡下葬仪式
在平遥县农村,白事出殡下葬可是件大事,有一套挺讲究的仪式呢。
先是衣殓,就是给去世的亲人穿上寿衣,平遥话叫“装裹”。
老人病危的时候,得赶在咽气前穿上寿衣,这是为了给老人“冲喜”,要是咽气后才穿,那就被认为是子女不孝,意味着老人赤身去阴曹地府了。
衣殓前还要给老人沐浴、梳头(女),剃头(男),只剃去前额及两鬓的头发,这叫“留后”。
衣殓完,全家老少就在老人跟前吊哭。
由逝者的老伴,年长的妇人把逝者的枕头撕个小口,放在棺材下,盼着逝者能早超生,等出殡那天,再把这枕头拿到家门外火烧了。
衣殓完就该报丧了。
报丧分两部分,一是向村里人左邻右舍报丧,用“三五麻纸”张贴在家门上,男左女右,夫妇一方早就亡故了,左右都得贴上。
二是向娘舅家报丧,这可重要了,男性死亡报娘舅,女性死亡报娘家。
报丧时孝子得头系三角白布,穿鞋要偃后趿拉着走,亡父偃左,亡母偃右,双亡就都偃。
孝子到了人主家,进门就得双膝跪地,哭诉报丧的情况,还得呈上扯下的孝布,叩请人主去探验,好方便入殓。
接下来是大殓,就是“成棺”,把死者的遗体装入棺内。
在放入棺木之前,由死者的儿媳或孙媳把其生前用的陶瓷碗摔碎在棺材前,然后大哭,这叫“摔十病钵”,意思是用孝心感化死者,让他带走各种疾病,保家人平安健康。
棺木放好后,上面铺布单,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摆放七枚铜钱,寓意着后辈有钱财。
然后就入棺了,长子抬头端,次子抬脚端,把尸身殓入棺内,再把死者生前喜爱的东西放进棺内,让死者手中握少量铜钱之类的,身上还得放桃树一枝,说是便于在途径“恶狗村”时防身。
入殓后就要钉棺了,钉棺时孝属都得跪于棺前说“XX躲钉子”,然后吊哭一番,再在棺上放“长命灯”,这大殓就算完成了。
之后就是设置灵堂丧棚,一般都设在自家堂中,棺木头东脚西放置,用“避沙珠”隔开灵堂,前面是祭堂,后面放棺木,棺木两头地面上放些谷草,孝子跪哭于头端,孝女、孝妇坐哭于脚端。
“避沙珠”前还得放灵前山,中间有纸戏台,算是为亡者演戏。
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三天夜里,行魂礼,叫烧纸。
据说人死后,进入“六道轮回”前,要先到“望乡台”上看看生前的世界,看看子女的孝行。
到了那天约九点时,以孝子为首,全体孝属就开始行魂礼,沿着预定的“送殡”路线走,白纸灯笼领路,孝属各拿供香一支,孝子沿途大声哭泣,让亡者能感受到他的伤悲。
亲友吊祭亡人也是有讲究的,孝子重孝在身不方便送客,亲友来了问问是否需要帮忙,然后寒暄几句就告退了。
要是出殡日期是第七天或第九天,那一定要在第五天停止吊祭,这叫“避孝”。
亲友吊丧时,门外有人恭候,一看到有客来就喊“来客”,院中还会奏鼓乐,客人行香奠祭,孝子孝女跪哭,吊者行四叩首起立,孝子跪行而出,把哭丧杖横置面前,行二叩首,贤孙,孝女、孝媳,都要“还礼”。
到了出殡这天,那可是入土为安的日子,时日大多由阴阳先生推定,得从死者亡日数起,取单日出殡,防止“重丧”。
要是亡者已经是耄耋之年“四世同堂”了,那就可以延至第四十九日安葬,好让子孙能更好地尽孝悌之心。
出殡当天,家门外要摆放一大枝柳树,这叫“掩魂杆”,等父母下葬后就把这柳树栽到墓上,据说能保佑家中香火旺盛。
出殡时,前面是孝子用白布拉灵,这叫“拉御车”,后面有孝媳孝女“托灵”,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走到地头,孝属还要“辞灵”,对着灵柩四叩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然后就到下葬环节了,把棺木放入挖好的墓穴中,孝子们会再进行一些简单的祭祀仪式,之后就开始填土,把墓穴填平。
等下葬结束,葬礼还不算完全结束哦,在葬礼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孝属还要一起去坟地祭叩添土,这叫“园墓”,这时候可不准哭嚎,要安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之后逢七还要祭,从丧日起每七天祭祀一次,五七、尽七的时候,都要去坟前烧纸活。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