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的时候必须哭吗为什么
出殡的时候是否必须哭,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和说法,从传统习俗和现实角度来看,存在多种解释。
在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里,出殡时是要求哭的,甚至被视为一种孝的表现。
按照民间旧俗,全体后代男人们需要“唱哭”,没有这样做,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孝。
哭的音量大小也很重要,人们觉得死者在黄泉路上需要有响亮的哭声相伴,要是哭声不够大,没能响彻天地,会在当地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会被视为不孝,遭人非议。
在一些地区,会出现孝子贤孙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的情况,甚至还有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出殡时哭的重要性。
从文化根源上来说,哭丧是儒家礼仪之一,出自周礼,是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丧葬习俗的一大特色,是以哭的形式寄托对亲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纪念长辈的生平事迹。
在古代,《礼记・问丧》就记载了先秦时期哭丧的等级规范,男性主人啼哭,兄弟号哭,女性不仅要哭还要顿足跳跃。
孔子也将哭丧强化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把哭丧从自然情感升华为伦理规范。
有一些地方的习俗认为出殡时不应大哭。
有的风水观念觉得,逝者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需要平稳安静,大声哭泣会惊扰到逝者的灵魂,影响其顺利进入来世,让逝者产生留恋,舍不得离开阳间,从而无法安心转世投胎。
从现实角度考虑,出殡时有送葬队伍,要抬着灵柩或用车拉着灵柩前往墓地,家属哭得太厉害,情绪过于激动,会影响送葬队伍的秩序。
哭得走路不稳而摔倒,就需要其他人腾出手来搀扶,这样会耽误下葬的时间,而传统观念很看重下葬时辰,认为吉时入葬对逝者和家族都有利。
并且,过度哭泣对自己身体也不好,人在极度悲伤时身体虚弱,大哭引发晕倒、生病等情况,还会让其他家人和亲友担心,分散大家送逝者最后一程的精力。
关于出殡时是否必须哭,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它受到各地习俗、文化观念,现实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现在很多人对这些习俗的遵循不像以前那么严格,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实际情况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有些人会因悲痛难忍而哭泣,有人会选择以更安静、沉稳的方式送别逝者。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