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有哪些规矩和要求呢
丧葬的规矩和要求有很多呢。
首先在临终关怀方面,中国传统丧葬文化讲究寿终正寝。
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穿戴好内外新衣。
在北方汉族习俗里,贴身穿白色衬衣衬裤,再穿黑色棉衣棉裤,最外面套黑色长袍,整套服装不能有扣子,要用带子系紧,“带子”有后继有人的意思。
死者头上要戴挽边的黑色帽,帽顶缝个红布做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
男性,脚上穿黑色布鞋,女性则穿蓝色布鞋。
寿衣一定要是传统式样,人们认为人死之后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老祖宗得认出自己的子孙,才会让他认祖归宗。
病人临终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相当于给死者进行第一次化妆整容。
佤族为去世老人穿寿衣时,除了穿平时的衣服,还要在外面套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这样做是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给死者沐浴的水一般是买来的,叫“买水”,买水用的钱是阴钱,烧香、化纸的纸钱。
“买水”为死人沐浴,一是表示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二是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收容。
沐浴更衣后,要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进行“引魂”仪式。
山东临沂一带,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
停柩一段时间后,就要选日子报丧。
不同地方报丧方式不同。
在广西一带,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叫“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亲友。
有的地区用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信号。
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要等门口的人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后才能进门,这是为了辟邪。
还有的地方,丧家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
报丧的孝男孝女要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面前哭报丧事。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纸条数根据死者年龄确定,一岁一条,加两条表示天和地,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
接下来是吊唁仪式。
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椅,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
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
尸体和灵柩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般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大小看丧居院落格局,有“平棚起尖子”“一殿一卷”等形式。
除了主棚外,还有祭棚、官座棚等,用来供亲友上祭、休息等。
开吊仪式也很讲究。
在浙江一带,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而下,亲属听见鼓声就嚎哭迎接。
来吊唁的人要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然后垂泪痛哭。
还有守丧的规矩。
过去讲究“守孝三年”,现在虽没那么严苛,也有不少禁忌。
守灵时,直系亲属要在灵堂前轮流跪守,少则三天,多则七天。
丧葬的日期与时辰也不能随便选。
在老辈人眼里,初一、十五是办丧事的大忌,下葬时辰若没选对,不仅对逝者不敬,还会被村里人笑话。
丧礼后的祭拜和缅怀也很重要。
从头七到七七,每隔七天就要烧纸祭拜,其中头七最为隆重,老人们说这一天逝者会“回家看看”。
往后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子孙后代都要到坟前祭扫。
这些丧葬规矩和要求,各地会有差异,但都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之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