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葬程序有哪些内容和规定
民间丧葬程序有很多内容和规定呢。
人快去世的时候,子女要赶紧回家守候,这叫送终。
老人临终时,晚辈要下跪表示哀伤,有的地方还会扯下蚊帐,扶着老人直到他落气。
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一般是三斤六两,还要放炮,意思是送亡灵升天。
老人死后,亲属要为他洗澡,这叫沐尸,一般只是在额上、胸前、背部、手心、脚心擦几下。
沐尸后还要剃头,梳头,然后穿上衣服,再把尸体移放到堂屋的“柳床”上。
接下来就是入殓,先在棺材里垫上石灰,上面盖上白布,再撒上雄黄,然后把尸体抬进棺材。
在棺材的空隙处要填满陪葬物,棺盖先只掩上一截,直到出殡前才盖实封棺。
在死者入殓前,亲友会送“寿被”,按照和死者亲疏关系分次盖在棺材里。
停柩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会停棺三天,乡村里也有选择吉日再出殡的,这样在家停棺会达到半月之久。
停棺期间,孝子要朝夕守候在堂屋,不能吃荤,不能洗澡,睡觉只能在灵堂一侧的地上铺个垫子,这就是“守灵”。
同时,停棺期间还会请道士做开路法事,叫“打绕棺”,目的是为死者开通道路好让他升天。
这时候,要在门外插幡,孝子要披麻戴孝,脚上穿草鞋来服孝。
还要念经忏悔,涌念阎王经,哀求十殿阎君赦免死者的十大罪孽。
妇女死亡,还要“拜忏”,念水径和血盆经,希望消除她的罪孽和解除血盆之苦。
有的地方还会请人打围鼓,唱孝歌。
出殡之前,先由道士作发引法事。
发引之后,道士会抓一把茶叶向棺木撒去,并用绘有神符的惊堂木一拍,喝命亡魂上路。
这时,抬丧的人一起大吼一声把灵柩抬出,向坟地走去,亲友们打着花圈、祭帐送行,一路上炮声、唢呐声不断。
关于坟地,人死后要请地理先生看风水选坟地,然后“打井”,就是挖墓穴。
灵柩抬到坟地后,先由孝子拜墓穴,在坑内撒米或石灰,放鞭炮、烧纸钱,这叫“垫井”或“煅井”。
然后把棺木下井,拨正方向,孝子要先掩土三锄,之后众人再一起堆坟。
三天后子女们要给新坟培土、祭祀,这就是“复三”。
在一些地方,丧堂歌的习俗。
遇丧时,一定会有鼓歌,彻夜不休,歌班大多是由当地中老年人里善于唱歌的人组成。
丧家请求他们来,黄昏时来要用鞭炮迎接,这叫“请歌”;
黎明时离开,要放鞭炮送,这叫“送歌”,一般会持续两夜。
通常唱“百呐经”等调,唱腔伴有锣鼓,独唱的时候大家一起和,很有节奏,唱词大多是以死者生平、品行为主题,自编自唱,声音深沉悲壮,就像在哭泣诉说一样。
还有一些其他的讲究。
死者如为移民,家人在请人帮忙料理丧事的同时,要派人携供品、黄钱等到土地庙或城隍庙“报庙”,给土地爷、城隍爷烧香、送浆水,是给亡故的亲人在阴曹上户口。
尸体安放好后,家属要进行报丧仪式,在宅院门口贴“门报儿”,悬挂“楮钱纸”,立“幡杆”,还要由孝子执“六子”到亲友家报丧。
门报儿上一般写着“恕报不周”或“恕不遍讣”等字,右下写“×宅之丧”。
铭旌也叫“殃榜”,常贴在门报儿旁边,上面写有死者姓名、字、号、官职及生卒年月日,多由阴阳生撰写。
楮钱纸是根据死者年龄一年一条纸钱,成殓完毕必须烧掉。
停尸的时候,死者要头对屋门,头前设供桌,点焖灯,摆上水果、五谷、点心等供品,一碗“倒头饭”和一双筷子,同时燃香,两头点燃横放在香架上,这叫“倒头香”,桌前地下还要放烧纸瓦盆。
并且要把停尸屋内带玻璃镜子的物品移走或遮盖,还要在窗户纸上捅个洞。
有的地方还忌讳猫靠近死尸,怕“炸尸”,死者咽气后先不哭,要举行“叫道”后才举丧哀哭。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