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后还可以送礼金吗现在
按照传统习俗,葬礼后不太适合再送礼金。
以前的人觉得,葬礼结束就意味着丧期告一段落,家里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这时候再送礼金,好像是在提醒人家丧事还没完,暗示这家还会有不好的事发生,有不吉利的意思。
就像农村有句话叫“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说的就是丧事办完了就不能再补送丧礼了。
以前的葬礼有很多讲究,出殡完了会有人专门打扫卫生,把跟丧事有关的东西都清理掉,白对联、“当大事”的白纸幅都撕下来,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和尘土都倒到外面去,借的东西也都还回去,这叫“扫地出门”,意味着新生活开始了,这时候再来送礼金就不合适了。
不同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习俗。
在皖南地区,有“三朝进财”的说法,就是在丧事结束后的三天内,去悼念的人可以提着一袋新米,再附上一个红包,说“添把新粮过日子”,这是对逝者家属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两广地区流行“头七补暖”,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七日清晨,带着一捆木炭上门,意思是“送暖驱寒”。
苏北地区有“百日糕”的习俗,错过了丧期,就在逝者的百日祭时,送上一蒸笼发糕,说“节节高升保安康”,这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呢,有些人觉得一些特殊原因,不知道消息、人在外地赶不回来之类的,没能在葬礼时送礼金,心里过意不去,想弥补一下,不是完全不行,但最好不要直接送现金礼金。
可以用一些比较委婉的方式,送一些有意义的礼物。
在春耕秋收农忙的时候,去逝者家里帮忙干活;
逢年过节多去走动走动,拎点牛奶、水果之类的,说“给老人补身子”,大家都明白这是在表达那份迟到的心意。
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也挺好,徐州有个张姐,误了同事父亲的葬礼,在百日的时候送去一盆万年青,主家看到后很感动,觉得这比白包更长久,更能体现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关怀。
现在是数字时代了,有些地方的年轻人还会在微信上发《地藏经》电子版,附一句“为老人家供盏长明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心意。
在川渝地区,代客扫墓的业务,花点钱让人帮忙给逝者送上三炷香和一束菊,是一种弥补的办法。
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得先了解一下当地的习俗和逝者家属的想法。
要是当地特别忌讳葬礼后送礼金,家属比较在意传统习俗,那还是得谨慎点,别好心办了坏事。
要是不太清楚当地习俗,就问问熟悉情况的人,入乡随俗总是没错的。
传统上葬礼后送礼金不太合适,但能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让逝者家属感受到关怀,算是一种弥补吧。
但不管怎么做,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家属的感受,这样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