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的葬礼是怎样的

时间:2025-05-20 15:19:30人气:28

中国古代的葬礼那可是相当讲究的,有好多程序和规矩呢。

一开始是初终,就是人病危快不行的时候,得让他待在正寝,就是正室,这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复,这是个给死者招魂的仪式,有专门的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一手抓着衣领,一手抓着腰,朝着北方大声喊死者的名字,想把灵魂叫回来。

复完了就该殓了,把死者遗体放到正寝南窗下的床上,然后用个角柶插到死者牙齿中间,把嘴撑开,方便后面饭含,这叫楔齿。

接着要派人去给死者的上级、亲属和朋友报丧,这就是命赴。

那时候没电话啥的,报丧的人得辛苦赶路去通知。

亲友接到讣告后就会来吊唁,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

同时,堂前西阶会用竹竿挑起明旌,上面写着“某某之柩”。

沐浴,在堂前西阶西面墙下挖坑当灶,把洗米水烧热,给死者洗澡,还得梳头发,剪指甲和趾甲,梳下来的头发、剪下的指甲和趾甲,楔齿用的角柶都得按规定埋在坑里,洗完的水也得倒在坑里,这是为了让死者干干净净地走。

沐浴完了是饭含、袭、设冒,饭含就是往死者嘴里放珠、玉、米、贝这些东西。

设重是在堂前庭中放一块木牌,大小按死者身份定,它暂时当神主牌位,象征死者亡灵能安息。

这些一般都要在初终后的一天内完成。

人死后第二天是小殓,要让死者穿上入棺的寿衣。

再过一天就是大殓,举行入棺仪式。

大殓完了是成服,死者家属按血缘关系远近,穿不同等级的丧服,不同亲属穿的丧服材质、样式和颜色都不一样,体现家族里的亲疏尊卑。

从成服到下葬前,每天早晚都要在殡所哭奠,叫朝夕哭、朝夕奠。

要是有宾客来吊唁致奠,主人得按礼仪答拜迎送,哭踊也得合乎礼仪。

筮宅、卜日,找专业人士占卦选墓地和下葬的吉日,人们觉得这样能给死者找个风水好的地方,保佑家族兴旺。

下葬前两天晚上,要在殡所对灵柩进行葬前最后一次哭奠,叫既夕哭。

下葬前一天,得把灵柩用灵车迁到祖庙停放。

到了下葬那天,柩车就出发去墓地,这叫发引。

墓地上早就挖好墓圹了,还铺了石灰、木炭,立好了墓碑,要是有墓室也提前弄好了。

灵车到了墓地,把灵柩抬下来,还要举行一系列祭奠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这还没完呢,葬礼完了还有后续祭祀。

像清明节、逝世周年这些特定纪念日,家族成员会去祭拜,这是为了一直怀念逝者,保持和逝者的精神联系,是表达对先人的敬仰。

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葬礼也有点不一样。

像秦汉的时候厚葬风气比较盛,会有很多随葬品,有的还有人马俑呢。

到了宋元,墓葬形式就变成石室墓,砖室墓了。

佛教和道教兴起后,葬礼里也会融入一些宗教元素,超度法会、水陆道场之类的。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葬礼规格也不一样。

皇帝、贵族的葬礼规模大,规制高,普通老百姓的葬礼相对就简单一些,但基本的程序还是都有的。

中国古代的葬礼是个很复杂的文化现象,让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很多观念和社会情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