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殡葬礼仪规范有哪些
在佛教里,死亡被看作是生命很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它是新的轮回开始,是解脱的契机,就看个人能不能放下对世间的执着了。
佛教的殡葬礼仪提倡简单但要庄重,特别强调仪式的意义,给亡者回向。
先说说临终关怀吧。
当亲人快要离世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得保持安静平和,家人不能大哭大喊,别去拉扯临终者,这时候他的意识正准备离开身体,会很痛苦,安静的环境能让他走得安稳些。
这时候的念头很关键,能专心念着佛号,就有引导他往生净土。
家人在这个时候要帮着念诵佛号,等亲人去世了,还要继续在遗体旁边真诚地念佛号,得念8到12小时呢,这时候亡者的意识还没完全离开身体。
等过了这段时间,遗体冷却了,就可以进行入殓了。
入殓前要是棺木运到丧宅门口,家属都得穿着孝服,跪在地上念佛,把棺木迎进厅里,这叫“接棺”,“接板”。
入殓的时候,孝眷们都得在旁边,要很虔诚地念佛,看着给逝者沐浴、化妆、更衣、入棺。
佛教徒可以穿居士服,海青入殓,殓衣最好用旧的,别用新的,要是有新衣服可以布施给别人,这样能让亡者得福。
入殓的时间有讲究,有的是死亡24小时后,有的是出殡前一天,有出殡当天的,不能在24小时内就入殓。
入殓的时候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
棺木里得先放檀香粉和卫生纸铺在底部,上面再放白布,然后把遗体移进去,用卫生纸卷起来固定,再在上面洒沉香粉,最后用湿纸巾擦擦逝者的脸。
法师这时候还会做个简要的开示,告诉亡灵世间是虚幻的,人生就像一场梦,现在遗体入殓了,正是明白身体是假我的时候,让亡灵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佛国,去证悟自己的本性。
开示完了,大家跟着法师念入殓的法语,念完接着念佛号。
孝眷里一般是长子扶着逝者的头,次子扶脚,孝男扶头,孝女扶脚,其他子孙一起帮忙把遗体放进棺材里,算是报答亲人的恩情。
入殓完了,按照民间风俗,孝眷们就该穿孝服,披麻戴孝,准备举行家奠、公奠这些奠礼了。
佛教徒也可以不按传统礼俗来,改穿海青,素色的衣服裤子。
再说说设立灵位吧。
佛教不太相信有“三魂七魄”,“召魂”这种事,但为了尊重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还是会给亡者设立灵位,灵幡。
不像传统习俗那样烧纸钱,给灵位奉上早晚餐,而是用鲜花和素食当作供品。
佛教觉得亡者死后49天内,意识会停留在中阴状态,等着转世。
在传统的中国佛教丧礼里,会有“七七”法事,就是每七天做一次法事,一共做49天,超荐仪式,这些都能帮亡者积累功德,消除业障。
现在助念佛号比较普及了,很多佛教徒觉得光助念就够了,就不再办那些复杂的超荐仪式了,改成家属早晚诵经,请僧侣带着一起诵经。
等到要安葬的时候,佛教一般有火化和土葬两种方式。
火化在宋代就被大家广泛接受了。
火化后,骨灰会放在骨灰罐里,安置在骨灰塔中。
要是土葬,那在安葬的时候,家人也会给逝者准备个合适的安息地方,还会精心布置一下,在墓地附近种些树,花,表达对逝者能永远安息的祝福。
家人还会在墓地前焚香、诵经,给逝者送上祝福,念着佛号。
像“百日祭”“周年祭”“三年祭”这些日子,对佛教徒来说也是纪念亲人去世的重要日子。
这些仪式通常也包括祭拜和诵经,跟传统丧礼的习俗差不多。
还有清明节,逝世纪念日的时候,佛教徒也会去扫墓祭祖,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些就是佛教殡葬的一些主要礼仪规范啦,通过这些仪式,佛教徒既能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生命无常的理解,面对死亡时的那种淡然态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