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葬礼规格有几种类型
古代葬礼规格有好几种类型呢。
从葬式上来说,就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不同方式。
土葬是很普遍的,差不多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在世界各地都流行。
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每个家庭基本都有固定的墓葬场。
土葬的墓一般就葬一个人,也有好几个人,一个氏族合葬的情况。
火葬也挺早的,欧洲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中国春秋战国时候的氐羌人就流行火葬,后来藏、彝等一些民族在历史上也实行火葬,藏族一般只有活佛、上层喇嘛和贵族才能火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大概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把死尸放在专门的死亡船上,让它在江河湖海里面自然漂流;
一种是把死尸背到河边肢解后再投入河中;
还有一种是把火化后的骨灰撒到江河湖海里。
天葬呢,就是把死者的尸体喂鹫鹰,藏族觉得这样死者就能顺利升天,他们一般在固定的天葬场举行,人死后停尸几天,请喇嘛念经选个日子送葬,天葬师会把尸体衣服剥掉,按程序肢解尸体,然后用哨声把鹫鹰叫来,按顺序喂食。
除了葬式,从葬礼的规模和隆重程度来看,有不同规格。
国君或宗教领袖的葬礼那是相当隆重的,会耗费很多物力财力,还陪葬大批生命。
非洲迦纳的阿善提族,君主死了之后,族人对外保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杀死一个仆从,让他去冥界侍候君主,还要陪葬整批盛妆的嫔妃。
忌日周年的时候,君主棺柩送入陵寝,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后妃、仆役、厨师都得执绋送殡,然后和君主一起下葬。
而普通人的葬礼就相对简单朴素了。
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死者的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
在中国古代,根据亲属关系来划分的丧服制度,就是“五服”。
服制按服丧期限和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等。
斩衰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丧服,不缝衣旁和下边,儿子为父亲、妻子为丈夫就要服斩衰三年。
齐衰的丧服稍微细一点,服期有三个月、一年和三年的不同情况,众孙为祖父母、媳妇为公婆等服齐衰。
大功是用粗熟布做丧服,服期一般为九个月,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妻子为丈夫的祖父母等就服大功。
小功是用稍粗熟布做丧服,服期五个月,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服小功。
缌麻是用细熟布做丧服,服期三个月,为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等就服缌麻。
从这个丧服五服的等级次序就能看出来,它体现了宗法制的父权本质,亲等近的就穿重丧服,亲等远的就穿轻丧服。
还有一些特殊的葬式,缸葬,叫瓮棺葬,2007年,湖北省郧县发现了很多东周时期的瓮棺,大瓮用来葬成人,小瓮用来葬幼儿,一般是把瓮棺竖放或横埋入土中,这种葬式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江南一带及云南、广东都有应用,历史能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悬棺葬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葬式,就是人死后,亲属把遗体殓入棺中,然后把木棺悬置在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放在崖洞里、崖缝内,半悬在崖外,这种葬式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流行,悬置得越高,表示对死者越尊敬。
洞葬呢,甲定洞葬位于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有上下两个洞口,棺柩摆放在上洞,看到上百具棺柩放在“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有的头朝外,有的头朝里,好像有一定规则。
树葬就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没有墓穴,只做个标记,在树下放块石头,石头上钉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就行。
这些不同的葬礼规格和方式,都反映了古代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