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殡葬礼仪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殡葬礼仪是非常讲究且复杂的哦,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呢。
在古代,人一旦快要咽气了,子女们就得守在身边“送终”。
等真的咽气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焚化咽气钱纸,这叫烧“寿钱”,然后还要到生长地的土地屋去送亮,再鸣锣取水来给逝者净身,接着要给逝者换上寿衣寿鞋哦。
寿衣的层数一般是三、五、七层这样的奇数。
之后会把遗体移到地上,盖上寿被,脸上还要盖一张白纸,这就叫做“下榻”啦。
这时候,子女们就要披麻戴孝来表达哀伤之情了,还要拜请当地比较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来做“都管”,让他来管理整个丧事的大小事务,发讣告通知亲友、安排人去挖墓穴,就是开“金井”,请僧道来超度亡魂,找地师来看风水决定出殡日期等等这些事情,都由他来统筹安排。
接下来就是入殓的环节啦。
要等亲友们都到齐了,瞻仰完遗容之后,才会准备入棺封殓哦。
入殓的时候,要先在棺底填上一些地灰、谷壳灰,石膏粉之类的东西,然后用死者,孝眷的旧衣把四周塞紧,让遗体固定好,还要让死者头顶瓦片,脚踏砖头。
要是比较殷实的人家,还会给死者口含金银呢。
有个讲究哦,就是棺内是忌讳放铜铁之类的东西的。
等把遗体放进去后,就由僧道来主持盖棺,把梓口封好。
入殓完了就是停柩啦。
一般会把灵柩停放在厅堂里,然后在柩前立一个灵牌,布置好灵堂,还要点上灯哦。
从这之后,早晚都要进行供奉祭祀,孝子呢,就要在柩前守灵,同时还会请僧道来主持超度的法事,希望能让逝者的灵魂顺利去往阴间,不受苦难。
再往后就是出殡了哦。
出殡的前一天晚上,通常会请礼生做司仪,举行家奠、客祭这些仪式,晚上僧道还要诵经、解灯做法事呢。
这时候,亲朋好友就会带着奠仪过来吊唁,就是俗称的“吊香”。
孝家呢,要分别去上门叩请同村的青壮年来当抬柩的“丧夫”,还要设宴好好款待他们,这叫“陪丧夫”,还要给丧夫们每人发草鞋、孝巾,家境宽裕的,还会发胶鞋和毛巾呢。
出殡的时候,有的地方还会举行饯奠礼哦。
然后孝子就要披麻戴孝,护送着灵柩到坟山去入葬啦。
等把逝者安葬好之后,三天后,孝子和亲属们还要带着香纸牲酒到坟山去,给坟墓掏土加坟,这叫做“垒三朝土”。
除了这些具体的流程之外,古代的殡葬礼仪中,丧服制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哦。
丧服是根据亲属和死者的亲疏关系来穿的不同服饰,一共有五种等级,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服”啦。
斩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边缘不缝;
齐衰是用较粗的麻布做的,边缘要缝整齐;
大功是用最粗的熟麻布做的;
小功是用较粗的熟麻布做的;
缌麻则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做的。
通过丧服,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人与死者的关系亲疏程度啦。
在古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殡葬礼仪的规格也是不一样的哦。
像天子死了叫“崩”,诸侯死了叫“薨”,大夫死了叫“卒”,士死了叫“不禄”,庶人就只能叫“死”。
在丧葬的时间上也有规定哦,天子是七天入殡,七个月下葬;
诸侯是五天入殡,五个月下葬;
大夫、士和庶人是三天入殡,庶人一般也是尽快下葬的。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古代的殡葬礼仪里,等级观念是非常强的哦。
古代还有很多关于殡葬的其他讲究呢,会根据风水来选择墓地,觉得好的风水能福泽后代;
还有会制作铭旌,用来引导死者的灵魂;
在埋葬的时候,还会随葬一些明器等等。
中国古代的殡葬礼仪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不仅仅是对死者的一种送别仪式,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的认知、对祖先的敬重,对家族传承的期望等多种意义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