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葬礼的仪式叫什么来着
古时葬礼的仪式有个特定的称呼,叫“凶礼”。
它是古代五礼之一,与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并称为五礼,是围绕着人类的死亡事件展开的一系列礼仪活动。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要到阴间世界去生活,对葬礼非常重视,希望已亡故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得到幸福与安宁,同时也保佑家人兴旺发达,因此会尽对治丧和送葬大操大办,讲究厚葬重殓,事死如事生。
从流程来看,人将死或死后,首先要进行沐浴更衣。
家人会用酒精或清水为死者擦拭身体,绞脸,梳头,男性要剃头,只剃前不剃后,俗称“留后”,然后为其换上寿衣。
寿衣通常是棉的,且以穿单数为吉,有三件、五件等,制作时针线不能打结,不能钉扣子,这些都有不好的谐音,扣子会被认为是“扣住”子孙。
换好装裹后,要将死者安置在灵床上停灵。
死者停灵一般头对屋门,并在头前设一小供桌,点上焖灯,摆上水果、五谷、点心等供品,还要供上一碗装满饭菜的“倒头饭”,放一双筷子。
同时燃香,香的两头点燃,横放在香架上,叫“倒头香”。
在桌前地下放烧纸瓦盆,合家举哀焚纸,有的还会在门外焚烧纸糊的轿子,叫“烧倒头轿”,意思是让死者灵魂乘轿上西天。
接下来是报丧环节。
家属要在宅院门口贴“门报儿”,悬挂“楮钱纸”,立“幡杆”,还要由孝子执“六子”到亲友家报丧。
“门报儿”相当于告示,上写“恕报不周”等字,“楮钱纸”是根据死者年龄剪成的长条穗状纸钱,男性死者在纸钱末端剪成凸字形,女性则剪成凹字形。
入殓仪式。
入殓就是将死者装入棺材,这在古时是很重要的一步。
棺材通常要提前准备好,材质和规格因家庭贫富而异。
入殓时,会将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或一些陪葬品放入棺内,但陪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天子、诸侯、大夫等不同阶层有所不同。
之后是吊祭。
亲友们收到报丧后,会前来吊唁祭奠,带上祭品、纸钱等,向死者表达哀悼之情。
主家会设灵堂,供亲友祭拜,有的地方还会有专门的祭奠仪式,如客祭、堂祭、家祭等。
客祭是由来客方参与的祭奠,堂祭一般是宗族集体为德高望重的死者行祭,家祭则是由死者儿、孙参与,隆重一点的会有“出堂三献”和“对灵三献”仪式。
再往后是出殡,这是葬礼中比较隆重的部分。
出殡就是将灵柩运往墓地,送葬队伍会抬着棺材,沿途有仪仗队、鼓乐等,有的还会撒纸钱。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出殡的规模和规格也不一样,富贵人家会有很大的排场,而普通百姓则相对简单。
到达墓地后,就要进行安葬仪式了,古代多采用土葬。
下葬前要用芝麻杆烧墓坑,放进灵柩后由阴阳先生按山向拨好字头,再用纸钱将棺木进行象征性的焚烧,叫焚献礼,最后进行掩土仪式。
葬后还有一系列仪式,回灵,就是送葬后家人返回时,要举行的一个仪式,意在迎接死者灵魂回家。
还有超度,人们认为通过超度,可以让死者的灵魂在阴间过得更好,免受苦难。
还有升龛,即将死者的牌位放入祠堂等供奉之处。
在服丧期间,家人还要遵守居丧制度,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着不同等级的丧服,如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并且要在一定时间内守孝,不能参加喜庆活动等。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