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结束后 回来要注意事项
下葬结束后回来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事项有些是基于传统习俗,有些是从情感和卫生等角度考虑的,下面就给你详细说说。
从墓地回来时,通常要注意不能回头。
这是汉族等一些民族的习俗,有一种说法是孝子若回头,就会被逝者带走,逝者看到亲人舍不得,会走得不安心。
还有人觉得回头会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更要注意。
一般下葬完后,大家都会径直向前走,不回头张望。
下葬后,逝者的灵位是要带回的。
回丧时,捧灵位或遗像的人应将其反扣,就是反面向前,正面向后。
此时人们认为逝者的魄已入土,魂已归位,灵位之后会变成牌位,这样做有特定的寓意。
很多地方还有兜土转圈的习俗。
孝子孝孙等主家重服人员要用衣襟兜一把墓地的鲜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绕墓地转圈,有的地方转一圈就行,有的要求转三圈。
这顺时针方向通常是以墓地的西南角为起点,由西向北,再由北至东,最后由东到西。
兜回来的土一般要倒在原停柩的屋内,多是倒在厅屋的四角。
这寓意着以土惦念逝者,表示家人不会忘却逝者,逝者可以放心上路。
回到家之前,不少地方有过火的习俗。
有的是在烧丧的地方,孝子孝孙围着火堆走一圈,有的是在家门口跨火盆。
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防止把阴气带回家。
就像结婚时新娘进门前跨火盆寓意家庭红红火火一样,这里过火盆的寓意主要是驱邪,也有希望生活能继续红火,不受丧事过多影响的意思。
到家后,主妇喂赏也是一些地区的习俗。
主家男人出殡送丧,女人在家做事,孝子孝孙回丧至家门口,丧妇主或其他孝妇人员会喂给他们一块肉或其他东西,如糖果、花生米等,必须吃掉。
这体现了家庭男外女内、分工有别、和谐和睦的意思,算是女人们对辛苦送丧的男人们的一种慰劳。
从情感和社交方面来说,下葬结束后不要直接回家也是一种常见的讲究。
一方面,人们觉得墓地阴气较重,从那里回来直接回家会把不好的东西带回,这没有科学依据,但很多人还是会在意。
另一方面,参加完葬礼,心情通常比较压抑,直接回家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家人。
一般可以先去人多的地方,闹市走走,去商场购物,可以和参加葬礼的亲友一起吃个饭,聊聊天,舒缓一下情绪,让自己从悲伤的氛围中走出来一些,这也被认为可以借助人气驱散一些不好的东西。
下葬后不要将墓地的物品带回家。
墓地里的纸花、供品等都是用来祭奠死者的,把它们带回家,在外人看来是对死者的不尊重,这些物品从心理层面来说,会让家人觉得不舒服,它们也不太卫生。
参加葬礼当天,忌讳拜访朋友或去别人家串门。
这不是所谓的“晦气”,主要是考虑到参加葬礼心情沉重,去别人家会把这种不好的情绪传递给别人,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
回家后,建议洗澡并清洗所穿衣物。
葬礼上会有烟花爆竹、烧纸等,身上和衣物很容易沾上纸灰等灰尘,洗澡换衣为了干净卫生,让自己感觉舒适,从另一个角度说,有洗掉污浊、去除厄运的寓意。
孝布的处理也有讲究。
作为血缘至亲的家属,孝布通常要保存好,以后“烧七”、一周年、三周年等祭祀活动还要穿,一般要等三周年过去方可处理。
而作为一般的亲戚朋友,葬礼结束后不能立刻烧掉或到处乱扔孝布,这是对主人家的不尊重,可以先装进口袋,带回家当抹布使用,或在无外人看到的情况下扔进垃圾箱。
落葬后1 - 3天内,亲属通常要再次前往墓地,进行添土、清理周边等操作,并用祭品祭拜,这叫圆坟,象征着“安家完成”。
之后,需要遵循“头七”“三七”“五七”“百天”及传统节日如清明、中元、春节等进行祭祀,可以前往墓地,可在家中设灵位祭祀。
平时还要定期前往墓地查看,清理杂草、落叶,保持墓地整洁,发现破损要及时联系陵园修复,部分地区在清明前还会“培新土”,寓意“添福添寿”。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