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的安葬形式是什么样的
树葬是一种将逝者骨灰与树木相结合,让其回归自然的生态殡葬方式。
它既符合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又有环保、节约土地资源等现代意义。
树葬的安葬形式有多种,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具体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现代树葬中,比较常见的是树下深埋形式。
人们会将骨灰装入可降解容器,然后埋于选定树木的根部。
这种方式常见于家族墓园或公共树葬区。
台北市的“咏爱园”和“落羽之丘”,就是采用这样的树葬方式,不记录亡者姓名,只以自然景观作为纪念。
有些地方还会在埋骨灰的地方种上一棵小树,随着树木生长,逝者的骨灰也逐渐与土壤融合,成为树木生长的养分,实现生命的延续。
还有一种是树上安葬形式。
这种方式是将骨灰置于透明容器后悬挂于树枝上,放入树冠的供骨盒中,形成独特的“生命风铃”。
这样的树葬方式更具艺术性,从远处看,一个个容器挂在树上,仿佛是树上结出的“果实”或灵动的风铃,但相对来说成本也较高。
树葬纪念林也是常见的树葬形式之一。
这是一种集中规划的树林葬区,会在多棵树木下安葬多位逝者。
园区内还会设置小径和休息区,方便亲属前来祭扫。
人们可以在树木旁放置一些简单的纪念物品,在特定位置留下对逝者的思念话语。
这种树葬形式让逝者们“相聚”在一片树林中,家属前来悼念时,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同时大片的树林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在古代,树葬在我国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颇为常见,且形式也各有不同。
例如,西藏珞隅地区的珞巴族米古巴部落,会在共同墓地上找一棵分叉的大树,在分叉处搭一个小台,台上架棚,然后将尸体及随葬的日用品、装饰品一起放在棚里。
还有一种做法是在大树上挖一个与尸体一般大小的槽,把尸体与日常用品、装饰品一同放入槽内。
我国东北的赫哲人,有人打围死在山中,其余猎人会砍一段大树,把树段的一面砍平,再挖成槽形,将尸体放进槽形木中,上面覆盖一槽形木段做盖,最后用树皮扎住挂在树上。
小孩死后,就用桦树皮包扎挂在树杈上。
鄂温克族的树葬也叫“风葬”,一般在夏季执行。
人死后要梳头、洗脸,然后用桦树皮或苇子包上尸体放在森林中的木架上,尸体上面覆盖树枝叶,任凭鸟类啄食,他们认为肉尽则为升天。
美洲印第安人的纳瓦霍部落对死亡的小孩也实行树葬。
小孩的尸体用布和毛毯包裹着,立在松树上面的平台上。
平台是用15英尺高的树上断树枝做成的,专门用于放置尸体。
树葬的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对于生命、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