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安葬日期有讲究吗
人死后安葬日期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些讲究主要源于传统习俗、风水文化等方面,不同地区和民族会有所差异哦。
从传统习俗来看,很多地方讲究“早入土,早为安”,认为逝者在死后49天内落葬是比较好的,这通常被称为“热葬”,人们觉得这样能让逝者更快地得到安宁,符合一种对生死轮回的传统认知。
还有些地方会选择在逝者去世后的百天落葬,叫做“百日葬”,在周年时落葬,称为“周年葬”,这些时间点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在一些民间习俗里,特定节日也是适合安葬的日子。
上元节,就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被认为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在这天落葬祭扫,会得到老天的福佑。
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传说中是水官解难的日子,人们觉得在这天落葬,可以给逝者消弥罪孽,给生者解危救难。
还有清明和冬至前后,很多地方都有在这两个时间段落葬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两天属于新旧节气更替,众神忙着轮换交班,无暇顾及世间百姓,有百无禁忌的意思。
从风水文化角度来说,安葬日期的选择就更有讲究了。
首先要避开一些大凶日。
像月忌日,即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日一般被认为不适合安葬。
还有“四离日”,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四绝日”,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都不宜安葬。
“暗九日”,即每月的十八、二十七日也通常不用,古人认为十七日下葬会犯重丧,是不吉利的。
“杨公忌”同样要避开,包括正月十三、二月十一等十三个特定的日子,据说安葬若逢此日,后代儿孙会乞食。
除了这些日子,安葬还要考虑与逝者相关的因素。
按照一些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
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要刚日和柔日配合好才行,不然就不吉利。
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
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和偶月也要搭配得当。
下葬日期不能与逝者的生辰八字相冲,要避开与坟山坐向相冲的日子,否则被认为会带来凶祸。
不同民族对于安葬日期也有各自独特的讲究。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满族通常选择单日出殡,不能在双日出殡,他们觉得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
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属龙、蛇、鼠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则忌出殡。
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
一些特殊情况也有相应的讲究。
遇到“重丧”日,就是导致丧家还会再死人的日子,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仪式。
在台湾一带,若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要书写特定的符咒字,如正月、三月等书“六庚天刑”等,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不是特别严格,有相互串写的现象。
人死后安葬日期在民间有诸多讲究,这些讲究有些源于迷信观念,但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死之事的重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家族运势的关注。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