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入殓注意细节是什么
入殓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里面可有不少讲究和细节呢。
入殓的时间,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有的地方是死后3天入殓,有5天或7天入殓的,当天就入殓的,叫“走马殓”。
入殓前,要先把棺材准备好哦。
棺材一般用松柏制作,忌讳用柳木,柳树不结籽,人们觉得用柳木做棺材会导致绝嗣。
寿木做好后,通常不能随便移动,不然对本人不利呢。
棺材外面一般会漆成朱红色,还会写上金字,画上花鸟人物图案。
然后要布置棺材内部。
要用呈文纸将棺内四壁糊好,棺底铺上青麻杆,杆上再糊呈文纸,有用黄纤纸糊棺内四壁的。
棺头会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
接着在棺材底部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面盖一床棉被,两头分置“元宝枕”,用来供死者搁头和脚。
接下来就是给死者穿寿衣啦,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哦。
寿衣通常要选棉质材料的,忌讳用皮毛制作,民间说法是用兽皮做寿衣,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
寿衣也不能用缎子,“缎子”谐音“断子”,不吉利,一般用绸子,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
寿衣上通常不设钮扣,钮扣谐音对子孙不利。
寿衣的件数一般是单数,衣服的款式要符合传统样式,有的地方还会根据死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来选择不同样式的寿衣呢。
给死者穿好寿衣后,有些地方会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活动。
就是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这叫开光,据说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
还有的会帮死者抿好嘴巴,让死者面容安详。
之后就可以将死者入棺了。
一般是由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如子多,其余子就抱腰,再请亲友或举重人员四至六人,用绸巾兜住死者的腰,先将尸体的脚放入棺内,然后缓缓将尸体平放入棺内。
放的时候要注意,尸体头顶可以用红布围上,腋部兜上红绸巾。
有些地方还会用红线拴一枚方口铜钱,由上而下对准死者鼻子,另用一根红线从棺头中线拉至棺尾中线,拉直后,看尸体鼻子与棺头、棺尾中线,三点是否成一直线,若不成直线,就要调整尸体位置。
尸体放好后,就可以往棺内放置陪葬品了。
可以放一些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衣服、穿戴、饰物、生活用品和冥器等。
有的地方会在男性死者的右手放鞭子,左手放馒头;
女性死者的双手都放馒头,鞭子称为“打狗鞭”,馒头称为“打狗干粮”。
也有的会在死者枕下垫一些带籽的棉花,取绵延有子之意。
绝对禁止放入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哦,不然民间认为会“着毛变畜,错胎转生”。
除了这些,还可以再撒一些五谷、纸钱,有放驴蹄甲片和生铁片的,生铁片最好是用犁铧碎片,取“入土开路”之意。
放好陪葬品后,要在尸体上依次叠盖亲友所送的“重被”,最后一条一般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
盖好被子后,棺盖先斜盖于棺身之上,留着缝隙,等死者亲属最后检视后,再在夜间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正式盖棺。
死者是女性,还要请其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看有无异议,没问题了再盖棺。
盖棺的时候,家人、亲友要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蒙面布或纸,向死者告别。
钉棺一侧一般用钉七枚,每颗钉子上要垫一小块从死者身上盖的红布上撕下的布条。
钉棺时,全家要回避不动哭声,只有死者的儿子须立在棺旁口喊“躲钉”。
参加钉棺的邻里、朋友都要身系红布条,并且要给钉棺的人赏封,叫“喜钱”。
盖棺以后,死者的子女还要手拍棺木数次,这叫“叫醒”。
这些细节都是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不舍,蕴含着对逝者的美好祝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