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日子宜忌有哪些东西
祭祀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神灵等敬意与祈求的一种方式,在祭祀日子里,有不少宜忌事项。
从时间选择上来说,传统上清明、中元、除夕、冬至,逝者忌日等通常被认为是祭祀祖先的合适日子。
有些地方还有“前三后四”或“前七后八”的说法,清明祭祀,除了当天,清明前三天后四天,前七天后八天也都适宜。
黄历上标注的“祭祀吉日”也是不错的选择,若能结合周末或节假日,方便家人参与就更好了。
但要避免选择与逝者生肖相冲的日子,正午时分阳气最盛,并非与祖先沟通的好时机,而黄昏或日落之后,阴气渐重,光线不足还易生危险,不宜祭祀。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出于安全考虑,传统上认为不吉利,不适合祭祀。
祭祀时的穿着也有讲究。
应该衣着庄重素雅,以黑、白、灰、深蓝等素色为宜,避免穿过于鲜艳、花哨的衣服,大红色、荧光色就不合适,不要穿得过于暴露、邋遢或不整洁。
饰品方面,要避免佩戴过多闪亮、夸张的饰品,简单低调为好。
供品准备是祭祀中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会选择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水果、点心、烟酒茶等,这是表达心意的关键方式。
水果要新鲜、完整、干净,数量通常为单数,单数为阳,符合祭奠逝者的规矩。
有些水果不宜作为供品,梨,谐音“离”,寓意分离;
成串的水果如葡萄、龙眼等,有“成串跟着走”的不吉利说法;
空心水果如莲雾,寓意“无心”,不太合适。
多籽且籽可食的水果,石榴、百香果,不同地方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象征多子多孙是好的,有的则觉得祭祖时吐籽不洁。
祭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也有诸多宜忌。
要保持肃穆恭敬,避免在祭祀场所大声喧哗、嬉笑打闹,更不能随意拍照或与墓碑合影,不要对他人坟墓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都是极大的不敬。
祭拜时通常先清理墓地,如除草、擦拭墓碑,再摆放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最后行礼,行礼时态度一定要端正恭敬。
烧纸钱、点香烛时,要注意安全,等火苗完全熄灭后再离开,最好用水浇灭余烬,防止引发火灾。
不要践踏、跨越他人坟墓或供品,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从人群方面来看,孕妇、老人、婴幼儿及体弱者,因体质相对虚弱,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易受阴气影响,最好避免参与祭祀。
犯太岁的生肖,在一些地方被认为运势波动较大,扫墓会触动“阴气”,不宜前往。
新婚女婿在部分地区不适合参与女方家的扫墓活动,以免“冲撞”祖先运势。
祭祀结束后,有些地方还有相关习俗。
有些地方认为扫墓后,进家门前拍拍衣服、跺跺脚,到家后洗手、洗脸,甚至洗澡换衣,可以象征性地去除晦气。
还有人会将祭祀后的供品带回家分食,寓意祖先赐福,但不要在坟前争抢供品。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