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上坟用的馍有哪些呢
祭奠上坟用的馍有很多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和讲究哦。
在山西运城盐湖区西王村,上坟会用到“子福”馍。
这是按人头准备的,不同人群的馍样式不一样。
成年人的馍叫燕窝馍,从圆点开始,上下左右搭上四根条带,围绕条带中心再横搭一根固定圆馍,然后用专用梳子在条带中间压出花纹,在带的交叉点上粘贴小面团做成樱桃模样,馍顶按平后用面塑捏个窝,花齿拾边放在上面,再放两个燕子和几颗小圆面团当作燕蛋。
未成年男子的馍叫状元顶馍,先用面塑捏个窝,再捏个小山似的面顶,用梳拢出山纹,最后插上枣,寓意顶天立地,早日成才。
未成年女子的馍叫莲花馍,馍顶上用面塑剪三层或五层花瓣,梳成莲花形状,花蕊中插上红枣,寓意姑娘早日出嫁择良人。
陕西洛川清明祭祖会用罐馍。
罐馍分为祭祀罐和人口罐,祭祀罐上面是猪头、羊头、老虎头等造型,里面不包鸡蛋,用于上坟祭祀。
人口罐则是按家里人口蒸制,一人一个,会包鸡蛋。
罐顶的面花用白面和掺了辣椒面的红面两种面团捏制,成年男子的罐顶会捏麦堆、麦囤,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给学生的会捏书包、书、兔,希望孩子好好学习;
为妇女捏的则是鱼和鸟,寓意心灵手巧。
罐身还会放上大拇指大小的飞燕、麦穗等,代表着丰衣足食,全家团圆。
韩城乡民在重要祭祀活动中会用到枣祃瑚馍。
这种馍被视为最隆重的祀神献供,通常五个为一副。
因其是敬神用馍,民间方言也称“献爷馍”。
枣祃瑚馍造型逼真,集古祭祀之祭仪、祭器、祭品于一体。
它的名字由来与古代祭祀有关,“枣”是枣在古代常作为祭品,“瑚”是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容器,“祃”即祭,意思就是把枣盛在瑚里去祀神。
在山西三路里一带,清明上坟会有圈圈馍和枣蛋馍。
圈圈馍是将面揉捏成圈圈,烤熟之后,在坟上来回滚动。
枣蛋馍则是把红枣包在里边,外边用发酵的面裹上,同样也在坟上滚来滚去。
据说这样做是为先人挠痒,滚去灾祸,以示孝意。
当地还有一种习俗,新媳妇结婚后头一年在婆家祭祖,要从娘家往婆家抱回来一个“子福馍”,称指望馍。
这个馍上面盘条龙,扎着个染红的鸡蛋,包着核桃和红枣等,象征望子成龙。
夏县的枣蛋馍也很有名,是当地扫墓祭祖的必备产品,其制作技艺已列入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外皮是用芝麻、花椒叶、鸡蛋、白糖、油酥等和在面粉中,里边包着芝麻、麻花、花生、红豆等馅料,包好后放进炉子里烘烤,烤出来外酥里嫩、黄黄亮亮。
传说它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制作的,最初是把馒头扔进火里烤,后来改进加入馅料就成了现在的枣蛋馍。
一些地方会上供枣山馍。
这种馍通常用面团和红枣制作,将面团擀成片状,铺上红枣,然后层层叠加,做成山的形状,寓意着祖先能庇佑后代生活安稳,如高山般坚实可靠,有祈求五谷丰登、家族兴旺的意思。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