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三天后去上坟叫什么
出殡三天后去上坟,在民间一般有“复三”“圆坟”“暖墓”等叫法哦。
很多地方把这个习俗叫做“复三”。
在死者埋葬三天后,家人要到墓地去进行招魂祭奠等活动。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啦,它的起源和古代的一些礼仪有关哦。
在周代的时候,有一个“虞祭”的礼仪,是用来安定死者精气的,以免死者的魂魄彷徨漂泊。
而现在的“复三”,在一定程度上就融合了古代“复礼”和“虞祭礼”的一些内容,取了“复”这个名字,却有着“虞祭”安定死者魂魄的实际意义。
不同的地方,“复三”的具体做法也不太一样哦。
在山西的晋西北地区,“复三”不一定是在出殡后第三天举行,有些地方在第二天就进行了。
而在晋中地区,太谷县,“复三”祭奠仪式要在天没亮之前结束,人们都得起个大早去坟地;
但相隔不远的平定县就没有这个规矩,只要在中午之前结束就行。
也有不少地方把出殡三天后去上坟叫做“圆坟”。
叫这个名字,是刚下葬的时候,时间比较紧,人也比较多,坟堆得不是很规整,到了第三天,家人就会带着工具去,把坟修整一下,让它看起来更圆一些,这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敬重嘛。
在圆坟的时候,通常还会有一些仪式哦,要垒上坟门,还要把孝子破土时的那块土放到坟的正顶呢。
同时,要带上烧纸、香、祭品等,到了坟前,要跪下烧香上供,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还有些地方会把这个行为叫做“暖墓”。
从名字就能大概猜到,意思就是去给死者的墓地“暖一暖”,就好像是让死者在地下能住得更舒服一些,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哦。
在暖墓的时候,同样也会带上祭品去祭拜,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
在一些文学作品里也能看到关于“暖墓”的描写哦,《金瓶梅》中就有西门庆死后,吴月娘为其暖墓的情节。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常见的叫法之外,在不同的地区,它还有一些其他的名字呢,“复山”“复土”“踏墓”等等。
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具体的仪式细节也会有些差异,都是人们对死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这些仪式,让死者能够安息,让活着的人心里能得到一些安慰。
这些丧葬习俗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哦,它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蕴含着很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