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出殡最高礼仪是什么
在山东,出殡是丧礼中很重要也很隆重的一道程序,要说最高礼仪,那讲究可不少。
人去世后,先得给逝者穿寿衣,这叫“小殓”。
寿衣一般是棉布或绸料的,不能用缎子和皮毛料,颜色也不能用黑色,衣服件数得是单数,“五领三腰”,就是五件上衣、三条裙裤,不能钉扣子,得钉布条。
穿好寿衣后,要给逝者口内含枚铜钱或珍珠,再让逝者一手握钱币,一手握小米饼子,这饼子叫“打狗饼子”,说是能让逝者在冥间对付饿鬼和恶狗。
报丧,孝子得亲自去通知亲友,不能用电话、邮件这些方式。
报丧时要用白布写好逝者的去世时间、死因和葬礼安排,包好后带着去亲朋家。
等亲友都知道了,就得搭建灵堂,把逝者停在灵堂内,让女儿、儿媳等女性亲属陪伴,传说这时逝者灵魂还在屋内,男子阳气重,会让逝者灵魂害怕。
灵堂外设灵位和贡品,孝子、孝孙、玄孙得跪在两旁。
亲友带着挽联来的时候,孝子要磕头行礼,给亲友递孝服、敬酒。
大殓,就是把逝者放入棺材。
大殓前,死者的儿子和女儿按长幼次序排好,为逝者净面,净面后亲属要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
尸体装进棺材后,就要钉棺盖,这叫“镇钉”。
钉钉子时,亲属要一起喊死者“躲钉”,然后往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就完成了。
到了出殡那天,那场面可不小。
出殡人员都得穿白色衣服,子女儿孙要披麻戴孝。
孝子穿的孝布有四层,眼睛前面还有两团硬布团,走路时会砸在眼睛上,让孝子泪流不止。
送殡队伍里,长孙得站在领头位置,拿着引魂灯或火纸,孝子在后面,拿着开山刀(也可以是木棍)。
再后面是死者的棺材,棺材两侧是女儿儿媳拿着粥、吃食等,孙子、孙女撒纸钱,最后是送葬队伍。
在去墓地的路上,些讲究。
有的地方,邻里长者要在前面撒纸钱。
要是在城市,一般会把棺木先送到有正神的十字路口;
在农村,多是送到本地土地庙。
灵柩到了墓地,准备下葬。
下葬前,孝子要把用谷草或树条编成的五谷囤放到墓壁一侧的龛内,囤里放着五谷杂粮,囤口盖张小烙饼。
在另一侧龛内放个陶瓷罐,罐上放盏豆油灯,叫长明灯,有的还会在墓石盖上镶嵌一面铜镜,代表太阳。
孝子得进墓穴安置陪葬器具,打扫墓坑,然后焚化纸钱,再离开墓穴回家,培土筑坟的事就由其他亲友来做。
下葬仪式结束后,丧主得回家祭拜死者的牌位,还得设家宴招待亲友,答谢他们来送葬。
在山东一些地方,出殡前还有“送浆水”“发盘缠”“指路”等习俗。
“送浆水”就是人死当天,孝子率子孙们端着放有香炉、线香、火纸的木盘,提一浆水桶,去土地庙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纸,浇奠浆水,要连送三天。
“发盘缠”一般是在丧后二日下午,孝子在前,手拖哀棍,领着逝者晚辈哭到土地庙前和道路宽阔之地,把纸扎的牛马、房屋、家具、车马、元宝等用火焚烧,这是给逝者送路费。
“指路”则是在发盘缠后,孝子一般是长子站在高处,悲呼亡灵,告诉逝者“上西南,奔明光大道在眼前”,给亡魂指明去的方向。
这些就是山东人出殡时的一些比较讲究的礼仪啦,不同地区也会有些小差别,但大致上是这样的。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