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讲究有哪些方法和忌讳
出殡是丧葬习俗里很重要的一环,这里面讲究可多了。
先说时间方面。
出殡日期得好好选,一般都避开双日,觉得双日不吉利。
有些地方还会看逝者生辰八字,别让选的日子和逝者相冲,怕出凶祸。
像黎族忌正午出殡,觉得这个时间不合适。
出殡前有停尸守灵,把逝者移到正屋明间灵床上,亲属在旁边守着,这叫“停丧”,“守灵”。
这期间要注意,灵前不能有猫出现,不然会被认为对家人不好。
报丧也很重要,这是逝者去世后的第一个仪式,得把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收尸入棺,民间叫“归大屋”。
入殓时要注意,不能让泪洒在尸身上,给逝者穿衣服时也别悲泣,免得泪水滴到逝者身上。
丧服也有讲究,晚辈给长辈穿孝是为了表孝意和哀悼,这是从周礼来的,是儒家的礼制。
出殡的时候,抬棺是个重要环节。
一般找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吃完主家白事饭,腰间系上白色孝带抬棺。
抬棺人数看出殡规模,得一气呵成把棺木抬到墓地,路上千万不能让棺木落地。
还有摔盆,棺木抬出家门时,由肩扛引魂幡的孝子把灵前烧纸的瓦盆一次摔碎,意思是了断尘缘,送逝者上路。
这里要注意,瓦盆得尽量摔碎,要是一下没碎,不能摔第二次,让抬杠的人踩碎就行。
出殡队伍里,女婿一般要打幡引路,扛着根用鲜柳树枝做的幡,这幡又叫摇钱树,下葬后插在坟门旁边,烧七的时候每次去都要摇晃,不能让树生根活了。
到了墓地入葬也有要求,一般要在太阳落山之前把逝者安置好,入土为安。
下葬方位也有讲究,头朝东南,脚向西北,不管是骨灰盒还是棺材都得这么放。
参加出殡的人也有不少忌讳呢。
像新婚期没出百天、月房期没出百天、身上有伤口没愈合的人,久病之人、身体虚弱之人、灵异体质的人,都不宜参加。
即将面临重大考试、升官、外出远行的人,年纪大的老人、孕妇和三岁以下婴幼儿,最好别参加,怕情绪波动,身体不舒服。
参加出殡的人穿着要注意,得穿深色、朴素的衣服,不能穿红色,鲜艳的颜色。
在葬礼上说话也得小心,别用“死”“惨”这些负面词汇。
出殡过程中,不能谈论逝者是非,免得先人挑礼,煞气临头。
丧家带孝的人要保管好孝布、孝牌、青纱这些东西,别弄丢,弄坏,更不能故意丢弃或损坏。
带孝者也别去看建庙、婚嫁,别接触产妇和婴儿,不然会被认为带有不祥之气。
参加葬礼也不能空手吊唁,至少得拎个纸墩子,关系近的还得给钱,再拎一打酒。
给死者买东西得自己掏钱,要是留了名字说是你送的,不管钱多钱少,都得是自己花的钱,不然农村人觉得欺瞒鬼神,对自己不好。
出殡回来也有讲究,下葬后回去的路上不能回头,不能掉眼泪,要表现得决绝点,不然据说会让去世的人不忍心,跟着回家。
白事要是麻烦了别人,得给钱,不能让去世的人欠人情。
有些地方新坟不立碑,胶东农村,父母有一个还活着就不能立碑,立碑得立三代,曾祖父、祖父没立碑,父辈也不能立碑。
父母单亡一般不起坟头,等父母双亡合葬后再起坟头修建,说是为了健在的老人健康长寿。
这些出殡的讲究和忌讳,都是传统习俗里来的,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反映了一些传统文化里的信仰和观念。
现在社会变了,但很多人还是会尽量遵循这些规矩,觉得这样才对得起逝者,心里也踏实些。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