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棺出殡有什么不同之处

时间:2025-05-14 13:08:35人气:48

入棺和出殡是丧葬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环节,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呢。

先说说时间方面吧。

入棺的时间各地不太一样,有的是3天入棺,有的是7天,有死后当天就入棺的,五寨、曲沃等地就是这样。

古代有小敛和大敛之分,小敛是给死者穿衣服,大敛就是收尸入棺,大敛通常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

而出殡的时间呢,一般会根据传统习俗、宗教信仰还有实际情况来定,很多地方会请阴阳先生选个吉日吉时,这叫“开殃榜”。

出殡是在入棺之后,等把逝者入棺安置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了,才会确定出殡的时间。

再看看仪式的内容。

入棺的时候,有很多讲究。

孝子、亲戚们要在哀乐声中依次叩拜烧纸,然后在娘、舅家人的监视下,在棺内铺褥子、放枕头,还要铺黄白纸,放7枚铜钱,北部一些地方放和死者岁数相等的铜钱,东部及南部用白面捏烧像银元大小的圆饼,叫“岁数钱”,放和年龄相等的“岁数钱”。

接着把尸体仰放棺内,再将棉花、柏枝,死者生前爱物等放入殉葬。

孝子最后瞻仰死者遗容后,就盖棺了,一般盖棺后就不再打开。

入棺时,通常是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晋东南沁县一带,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然后由长子抱头,4人或6人抬身体,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浮山等地叫“上不见天”。

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然后平放棺内,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这时要解掉。

有的地方在男性死者的右手中放鞭子,左手中放馒头,女性死者双手都放馒头,鞭子叫“打狗鞭”,馒头叫“打狗干粮”。

出殡就不一样了,它的仪式更复杂一些。

出殡前有辞灵,这是最后一次总祭奠,亲友向灵柩行礼告别,有的地区还会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

摔盆,在亡者棺木抬出家门时,由长子,长孙、次子等其他指定亲属把灵前的烧纸瓦盆一次性摔碎,寓意了断尘缘,送亡者上路。

起灵,由专人主持起灵仪式,包括向逝者告别、燃香、烧纸等环节,然后抬棺人把棺材移出门外,盖上棺盖,准备出发。

送葬队伍出发后,灵车在前,送葬队伍在后,按照预定路线前往墓地或火葬场。

送葬途中还有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礼仪,扬纸钱是给逝者“送钱”,有驱邪的寓意,路祭是在出殡途经之地设筵进行祭祀,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从参与的人员来看,入棺主要是死者的亲属,孝子、亲戚,娘、舅家人来监视整个过程,保证一切按规矩进行。

而入殓时帮忙抬尸体入棺的,会有亲友,专门的举重人员。

出殡就不一样了,送葬队伍就庞大得多,除了亲友,抬棺人,送葬队伍的排列顺序也有讲究,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其他亲属随队前行。

还有用到的物品也不同。

入棺时主要是棺内需要准备的物品,褥子、枕头、黄白纸、铜钱、岁数钱、殉葬品,给死者穿的寿衣等。

棺材也有不同的种类和讲究,制作时间不同名称就不同,在人未死前制作的棺材叫寿材,叫“百岁坊”,亡人停尸后赶制的叫“走马材”,棺材的板材、尺寸、颜色、图案都有很多说法。

出殡呢,要准备的东西更多,除了纸钱、花圈、挽联这些,灵车也得精心装饰。

还有像出殡时摔的盆,辞灵时用的“馅食罐”,路上祭祀用的各种物品等。

入棺主要是把逝者安置到棺材里,让逝者在棺内安息,重点在于对逝者遗体的处理和安置,让其能够妥善地躺在棺中。

出殡则是把逝者从家里送到墓地,火葬场,是一个送葬的过程,更强调送逝者最后一程,让逝者入土为安,进行火化等后续处理。

出殡的时候,会有很多外人看到送葬队伍,是一种更公开的、向逝者告别的仪式,社会关注度相对更高,家属也会更注重送葬过程中的礼仪和形象,要让逝者风风光光地走完最后一程。

而入棺相对来说更私密一些,主要是亲属在内部进行的仪式。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