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的前一天叫什么名字
出殡的前一天在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称呼,较为常见的叫法是“开悼”,“开吊” 。
“开吊”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汉语说法,指的是在传统丧葬礼仪里,丧家于出殡前选定日子来接受亲友吊唁的仪式。
在《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中,就有“报丧开弔,都是牛浦陪客”这样的描述,这也证明了在明清时期,“开吊”这种说法已经在实际生活里被人们使用了 。
在山西地区,一般都把出殡前一天称作“开悼”或“开吊”。
在这一天,丧家通常会架设灵棚,并且将棺木移到灵棚之中,这个举动叫“移灵” 。
要是丧事举办得比较隆重,还会在灵棚前面搭建牌坊 。
灵棚里面会悬挂幔帐,帘子,后面停放棺木,前面作为堂屋,堂屋中会放置供桌,桌上摆放着灵花、牌位、祭器,祭品,同时也会悬挂死者的遗像。
在灵棚两侧则是放置各种纸扎品和陪葬品,童男童女、金银二斗、金银二山、摇钱树、聚宝盆、引路菩萨、打道鬼、方相,挽联、挽幛、花圈等都较为常见 。
“开吊”后,亲友们前来吊丧,大家都遵循“死者为大”的原则,上香跪拜以表哀悼 。
在山西的部分区域,这一天也有别的叫法,例如沁县一带叫做“跪草”,曲沃等地叫做“跪灵”,闻喜一带则叫做“坐草守灵” 。
在湖北荆楚民间,出殡前一天也常被视作是开吊的日子 。
人们会把亡者抬到灵床上,放在灵堂的白布帐幔后面,供桌上安置烛台、香盆,死者遗像 。
直系亲属中的女眷一边哭泣一边讲述死者的生平经历,内容大多是在说死者一生经历的艰难困苦,声调非常哀婉。
而亲友们前来祭奠的时候,进门前要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也会燃放爆竹来回应 。
吊唁的客人上香,一般是以三根香为限度,他们有的鞠躬行礼,有的跪拜叩头,都由死者亲属里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来表示答谢,这被叫做“孝子谢” 。
依照中国民间的丧礼习俗,出殡前一天的晚上,丧家整晚都不能睡觉,这种情况被叫做“伴宿”,有人称它为“伴夜”“坐夜”,“守灵”等。
有这样的讲究,是第二天就要和死者永别了,孝子孝孙,亲朋好友整夜守在灵旁,这是为了表示这是最后一次的相聚,同时也有着不让死者在最后时刻感到孤独的意思 。
清代的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十一《专道》中就提到过:“京师有丧之家,殡期前一夕举家不寐,谓之伴宿,俗称坐夜,即古人终夜燎之礼宾也” 。
有些地方还会把出殡前一天称作“奉挽”,有不舍得死者离去,想要挽留的意味 。
从上午开始,亲友、故旧就会陆陆续续地到来,到了中午,大家还会和抬棺的“八仙”一起吃饭喝酒。
到了下午特定的时间,哀乐就会奏响,鞭炮也会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以营造出哀悼的氛围 。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