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出殡前的仪式有哪些
死者出殡前有许多仪式,这些仪式因地域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包含了对死者的缅怀和祝愿,对生者心灵的慰藉。
入殓仪式。
死者入棺前,要为其整容,剃头、刮脸、擦洗身体、换寿衣等都是常见的步骤,之后再用白绸或纸钱掩面。
民俗认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不然死者会转世为兽。
在为死者穿衣服时,不能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据说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了。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会由专人选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头朝里脚朝外,也有部分地区是脚朝里头朝外。
守灵仪式。
在死者入棺之后,家人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棺旁,这叫“守灵”,有地方叫“困棺材”。
守灵期间,家人要表达对死者的不舍和哀悼,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孝道体现,认为这样能陪伴死者最后一程。
搁棺,叫停棺。
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会将尸体停放在家中一段时间。
古代搁棺时间较长,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十几天、几个月,现在则不常见,即便有搁棺情况,时间也较短了。
还有吊唁仪式。
亲友得知死讯后会前来吊唁,吊唁的方式各地不同。
死者子女接到讯息后要先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并尽快上路奔丧。
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
到家后,要先在灵前跪叩、哭悼。
亲友前来吊唁时,孝子要陪同。
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不太亲近的亲友则可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
亲友吊唁通常会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仪式也是出殡前常见的仪式之一。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其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被神、佛等迎接走。
此时为死者请僧众念经礼忏,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
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佛教的《瑜伽焰口》和道教的《缸罐焰口》都较为常用。
出殡前还有辞灵仪式。
要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
“扫材”,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再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有“捎财起官”的意思。
之后是转棺仪式。
将棺材移出门外,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品,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孝妇“旋棺”,即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然后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起行前还有两项重要礼仪。
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将里面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一项是“摔瓦”,要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叫“吉祥盆”。
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出殡前还要准备好送葬队伍。
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
一切准备妥当后,杠夫起杠,送葬队伍随行,按照特定的顺序出发前往墓地,途中还会有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礼仪。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