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出殡前七顿饭的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5-07-22 13:19:02人气:61

在河南,出殡前的饮食风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蕴含着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慰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

在出殡前,很多地方有守灵的习俗,守灵期间就涉及到 meals 的供奉。

人们认为阴间和阳间大体相同,逝者依然需要一日三餐,守灵的人会为逝者供奉食物。

一般供桌上会摆放献祭的馍馍或苹果等,还会放置盛着荷包蛋的碗筷,供逝者“享用”。

这可以看作是出殡前七顿饭相关风俗的一部分,表达了家人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衣食无忧的心愿。

出殡前一天是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的饮食风俗更为丰富。

在邓州等地,傍晚时分,逝者的闺女、侄女等要蒸“大供飨”馍,一般是十个,用大盆子或大碗做模,蒸熟后下部是空心弧形,便于摞起来摆放,最上面的供飨要插纸花。

她们还要带一条猪肉“礼吊”、香烟、鞭炮等物品前来吊唁。

此时,儿媳、侄媳妇等要哭喊着出门行跪拜礼迎进灵堂。

这些供品不仅是对逝者的祭奠,体现了亲属对丧葬仪式的重视,人们还会比较哪个闺女和侄女蒸的供飨馍又大又好,有“灵仙桌上比供飨”的俗语。

以前,河南部分地区还有“献汤”的风俗,现在很多地方已消失,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还较为常见。

就是逝者生前的邻居等,会在出殡前一晚上端一碗荷包鸡蛋汤或半碗面汤,倒进提前准备好的瓦罐内,这个瓦罐称“丧事罐”,主人家则会回一小块馍馍放碗内。

献汤之意大概是让逝者忘了生前的一切交往,无牵无挂前往极乐,可称“迷魂汤”,此汤饭会在“送路”时摔在十字路口。

后来这一风俗逐渐演变,人们不再献汤,而是用篮子盛小麦,带火纸鞭炮前去吊唁,现在则多演变为随礼并帮忙。

出殡前一天晚上饭后,“报大庙”的习俗,意味着逝者正式向阎王爷报到。

报庙回来后,男孝子们要在灵仙桌前依次奠酒,顺序讲究血缘“由远及近”、辈分“由幼到长”。

奠酒时,男孝子先向逝者遗像施礼、跪倒磕头,然后向逝者敬酒三杯倒于地下,旁边有人帮忙烧三张火纸。

而在子夜后至五更时分,孝子和亲友们会吃饺子,饺子要先盛一碗敬逝者。

之后大家会一起去往县城的大路上为逝者“送行”,叫“送路”或“送城”。

到了出殡当天早上,有相关饮食风俗。

在河南一些地方,会有一顿饭供参与出殡的亲属和帮忙的人食用,这顿饭通常比较简单,也有讲究,一般会提供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家经历了之前的忙碌和悲伤,肠胃比较虚弱。

这顿饭大家吃饭时也会比较安静,不会像平时那样热闹交谈,毕竟是在丧事期间,氛围还是比较肃穆的。

在整个出殡前的过程中,对于饭菜的数量和种类,部分地区也有说法。

有些地方讲究丧宴准备七道菜,丧礼讲究单数为吉,5道菜显得少,9道菜的“长久”之意又不合丧事氛围,取7道菜,既满足前来吊唁者的饮食需求,又符合丧葬规矩。

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素菜,后上少量荤菜,体现对逝者的敬重和对丧事庄重氛围的维护。

河南出殡前的七顿饭相关风俗,从供品的准备到特定时间的饮食安排,再到丧宴的菜品讲究等,都承载着当地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对传统丧葬文化的传承,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