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是在第几天开始祭拜祖先
在传统丧葬习俗中,出殡时祭拜祖先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标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讲究,但大多与出殡前的相关仪式有关,常见的是在出殡前一天进行。
根据古代丧礼制度,有“祖奠”的仪式,这是在祖先神主牌位前举行的祭祀仪式,指出殡前一日夜间为逝者设的饯行祭礼。
其蕴含着“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意思是生前出行会有饮饯,死后也应有相应的仪式。
按《仪礼》记载,祖奠时要将灵柩移至祖庙西阶,象征逝者将远行,还要在柩车东南、丧主南侧布置醴酒、脯醢等祭品,并陈列陪葬明器、兵器等。
现在很多地方没有祖庙了,但这种习俗的内涵仍有保留,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
在民间,“祖奠”相关习俗传承演绎出了“告庙”等习俗。
“告庙”就是在出殡前,把装有逝者的棺柩用人抬到或用车拉到祖庙(若没有祖庙,是在家族祠堂等类似场所),向祖宗祷告,告知祖宗家中有人过世,即将出殡,祈求祖宗佑护逝者,同时也是为逝者在祖宗处“请位”。
这个过程一般是在出殡前一天进行,具体时辰不同典籍规定有差异,如《朱子家礼》要求是“朝奠”之后,《大明会典》规定是“夕奠”之后。
还有些地方会在出殡前一天举行“堂祭”,叫“朝夕奠”,包括朝奠和夕奠,即早晚两次在停殡场所设奠祭拜逝者。
朝奠要求在太阳出之后早饭之前举行,夕奠要求在晚饭之后太阳落之前举行。
第一次堂祭通常在开吊当天上午,相当于古法丧礼的朝奠;
第二次是开吊当天晚上,有的地方叫“升棺”,相当于古法丧礼的夕奠;
第三次是开吊第二天早上出殡前,有的地方叫“辞棺”,相当于古法丧礼发引堂奠。
在这些堂祭仪式中,会有祭拜祖先的环节,人们通过上香、奠酒等方式,告知祖先逝者即将离去,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
部分地区出殡前还有“辞灵”仪式,这也涉及到祭拜祖先。
“辞灵”是最后一次在灵堂给逝者祭奠行礼,之后会紧接着“升棺”,第二天便发引出殡。
在“辞灵”时,孝子贤孙会磕头行礼,除了向逝者告别,有向祖先汇报、请祖先关照逝者之意。
也有一些地方的习俗是在出殡当日进行祭拜祖先。
出殡前先至祖茔招亡,叫作“迎魂”,这一过程就包含了对祖先的祭拜,人们会在祖茔处焚香烧纸,告知祖先即将送逝者入土,希望祖先接纳逝者,保佑一切顺利。
还有的会在出殡途中经过家族祠堂等场所时,进行简单的祭拜,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告知。
从更宽泛的角度看,人去世后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更多是针对逝者,也不乏有告知祖先、请祖先关照的意味。
去世当天会搭建灵棚开始祭祀,三天后出殡下葬,紧接着就是“做七”的仪式,从去世或出殡当天开始,每隔七天都要上坟祭拜,直到“七七”四十九天除灵止,这些祭祀活动中,人们也会潜意识地认为祖先会庇佑逝者,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与祭拜祖先相关。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