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需要择日吗吉日时间
在咱们的传统里,安葬常常是要择日的。
为啥呢?大家觉得这事儿特别重要,关系到逝者能不能安息,对活着的人有影响。
从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阴阳五行学说、天文历法这些,都和择日有关。
就像阴阳学说讲的,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两种力量在相互作用。
下葬日期得讲究阴阳平衡,阳气太盛的日子,大家觉得对逝者安息不好,阴阳不平衡了,气场就不稳定。
一般会挑那种被认为是阴阳协调的黄道吉日来下葬,这样逝者的灵魂能更好地融入自然秩序里。
干支纪年和日也是传统历法的重要部分。
天干有甲乙丙丁这些,地支有子丑寅卯那些,它们组合起来能确定每一天。
下葬选日子的时候,干支的阴阳搭配、五行属性都得考虑。
甲丙戊庚壬是阳干,乙丁己辛癸是阴干,得搭配好。
干支还和五行有关,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要是逝者的生辰八字和五行有特定关系,选下葬日期就得避开五行相克的情况。
再说说二十四节气,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昼夜平分,在阴阳平衡上有特殊意义,有些地方就觉得在这俩节气前后下葬挺合适,象征着自然界的平衡和谐。
冬至也重要,冬至是北半球日照时间开始变长的节点,古代人觉得这时候阳气开始慢慢生长,冬至之后的一段时间,被一些人认为适合下葬,逝者能随着阳气回升安息得更好。
民间还有些日子是被认为不吉利的,月破日,就是和月建相冲的日子。
正月建寅,那么申日就是月破日,民俗里觉得月破日气场混乱,不适合下葬这类重要的事儿,选这日子下葬给家族带来厄运。
还有重丧日,分正重丧和复重丧,传说在重丧日下葬会有再次发生丧事的,没科学依据,但传统择日观念里得避开。
三娘煞日也是,传说中三娘婚姻不幸,她诅咒每月的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这几天,这些日子被认为不适合喜庆的事,下葬择日里也觉得不吉利,影响家族运势。
从习俗方面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
好多地方有“入土为安”的观念,逝者遗体火化后,七七四十九天内安葬的,叫“热灰葬”。
很多家属受“早入土、早为安”影响,会在三至七日内安葬,这在全国都比较流行。
还有百日葬,就是选逝者去世的第一百天安葬,传统习俗认为百日祭结束,葬期也就结束了,不少地区选百日葬。
对有守灵习俗的地方来说,逝者周年祭日落葬很有纪念意义,不少地方就选周年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清明、冬至期间的前七后八落葬,是常见的习俗,这段时间安葬受传统民俗影响大,叫“民俗葬”。
除了这些,民间还有在端午节、七月十五(阴历)、十月一(阴历)安葬的。
端午节不光是纪念屈原,是民间祭祀先人的日子,有人就选这天安葬。
六月十九(阴历)是观音菩萨成道的日子,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这一天也适合安葬。
七月十三(阴历)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这期间地藏王菩萨会普渡行善的人,这天也比较适合安葬。
还有选十一月十七(阴历)、十二月二十三(阴历)日举行安葬仪式的。
少数民族在安葬择日的信仰上和汉族有相通的地方。
像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满族都选单日出殡,不选双日,他们觉得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
彝族人家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时间短,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第二天早上葬,但忌讳正午出殡,觉得正午出殡会招灾,不吉利。
云南的苗族(黑苗)一般早上出丧,花苗和白苗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的苗族(白苗)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的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觉得这时候最吉利。
现在社会科学发达了,但传统的下葬择日习俗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
大家选下葬吉日的时候,除了考虑传统的阴阳五行、民俗禁忌这些,会考虑家人的工作安排、交通便利等因素,这样既能尊重传统丧葬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
安葬择日这事儿,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看法,重要的是大家觉得能让逝者安息,让活着的人心里踏实就行。
像有些地方的人特别信老黄历,安葬前会通过老黄历选“黄道吉日”,“宜安葬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还有些人会请专业的风水师,命理师来给看看,根据逝者和家人的情况选个合适的日子和时辰。
也有些人觉得,这些传统习俗就是个心理安慰,只要怀着对逝者的敬重之心,选个大家都方便的时间安葬也行。
不管怎么选,都是为了让逝者走得安心,让生者心里好受些。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