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时候葬礼如何穿戴礼服

时间:2025-08-23 13:22:37人气:79

在古时候,葬礼上的礼服穿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讲究,主要是依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丧服的规制,这被称为“遵礼成服” 。

古代汉族的丧服基本被分成五等,就是斩榱、齐榱、大功、小功和缌麻,两千年来,其基本定制没有太大变化。

第一等是“斩榱”,它是五服里最重要的一种 。

“榱”指的是披在胸前的上衣,下衣叫裳,斩榱的上衣和下裳都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的,衣服的左右两边和下边都不缝合,让断口露在外面,看上去没有经过修饰,才叫斩榱。

像诸侯为天子、臣子为君主、男子和未嫁的女子为父母、儿媳妇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子为丈夫,都得穿斩榱。

服斩衰的人还要手握一根苴杖,就是咱们常说的哭丧棒,一般是用竹子做的,高度和胸口齐平,它既是孝子身份的一种象征,表示人因痛失亲人,身体虚弱得需要依靠扶杖行走。

次等的孝服是“齐榱”,是用本色的粗生麻布来做的。

和斩榱不同的是,齐榱剪断的地方是可以收边的,下摆也会砸上边。

孙子、孙女为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孙子、重孙女为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都要遵循“齐榱”的礼制。

孙子戴的孝帽子上要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依此类推。

孙子媳妇要带三花包头,还得插一个小红福字。

没出嫁也没梳过头的孙女,要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圈宽榱,在头后打结,剩余的部分就垂在脊背上,头上同样要插一个小红福字。

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得钉一块红布,根据亡人的性别,男左女右,这叫“钉红儿” 。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它是用熟麻布做的,用料比齐榱要稍微细一些 。

为伯叔父母、堂兄弟、没嫁的堂姐妹、已经出嫁的姑姑和姐妹,已嫁的女子为母亲、伯叔父、兄弟的丧事,都要穿“大功”丧服 。

“小功”又比“大功”要轻,是用更细一点的熟麻布来制作 。

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的祖姑、堂姑、已嫁的堂姐妹、兄弟的妻子、从堂兄弟、未嫁的从堂姐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就得穿小功这种丧服 。

最轻的孝服就是“缌麻”了,是用相对细的熟布来做,现在一般是用漂白的布,叫“漂孝” 。

像是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的族姐妹,外姓中的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缌麻这一档次 。

除了这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服丧方式叫“袒免” 。

史籍记载,朋友亲自去奔丧,在灵堂,殡葬的时候要披麻,要是在他乡,那做到“袒免”就可以了 。

袒的意思就是袒露左肩,免就是不戴冠,用布带把发髻绑起来 。

对于逝者本身的穿戴也有礼仪要求。

在古法丧礼中,逝者“穿戴”,就是小殓,是在咽气后的第二天早晨来实施 。

得穿一整套的衣服,包括上衣、裤子、手套、袜子、鞋等 。

由于冠是礼服,人躺下就没法戴了,通常情况下,逝者不需要戴帽子,一般是用袍、袄当作上衣,用大带束腰,再用勒帛裹头 。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