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殡葬礼仪有哪些

时间:2025-08-01 16:06:36人气:58

中国古代殡葬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且讲究颇多。

人刚去世时,有“初终”环节,病人一断气就称作初终。

之后要进行“沐浴”,即为死者清洗身体,有干干净净离开人世走向来世之意,从卫生角度看也有必要,过去常用酒,后来也有用酒精等清洁用品。

沐浴后是“饭含”,就是往死者口内放置不易腐烂的物品,米、玉等,早期是放饭,后来多放置玉器之类,以免死者嘴巴因水分挥发而凹陷,影响面部美观,同时也有不能空腹上路的寓意。

“袭”,助丧者会陈列好别人送来的物品,并为死者更换新衣。

更换衣物后要“为位”,设立停放尸体的床,并用席子、被褥、枕头铺好,将一些衣物等放置其上,然后移尸于床,脱掉病时所穿衣服及内衣。

这些完成后,就到了“小敛”环节,这是为死者穿着尸衣(殓服)。

在古代,小敛在室内进行,要设帷,通常为死者着衣九套。

敛毕会将尸体移至堂中。

不同身份的人小敛时穿着不同,如旧时孔府死人,三日小敛穿常服,五日敛时换官服,女子则穿凤冠霞帔,口含珍珠,身上撒香料,然后用绸子将死者从头到脚裹起,女用绿绸,男用红绸,连裹三层,最外用一层白绸。

小敛之后是“大敛”,就是将死者放入棺木。

入棺时棺盖一般要错开放,这是人们对死者还抱有一线生还的希望。

大敛后,便进入“殡”的阶段,即停棺待葬。

停放灵柩的场所,在皇宫内叫“殡宫”,官僚及百姓家中叫“殡堂”或“灵堂”。

入殡以后,死者的子女和亲属要轮流侍奉在灵柩之侧,这就是“守灵”,叫“祭奠”,直至入葬为止。

在此期间,死者的亲人要“服丧”,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穿戴不同级别的丧服,称为“五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是子女为父母所戴的孝,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衣缘参差不齐,服斩衰的人要为死者服丧三年,这期间不能结婚生子,最好住在墓边。

出葬时也有诸多礼仪。

送葬过程中有“执绋”礼,即送葬者牵拉着引棺的绳索,帮助将棺木运往墓地。

还会有向死者宣读赠死物品的“赙”礼,亲友会赠送财物等帮助丧家办理丧事。

到达墓地后,有“窆”礼,即下棺入墓穴。

下葬后还有“奠祭”礼,设酒食贡品祭祀死者。

之后还有迎尸主牌位返回的仪式,初虞、再虞、三虞安魂仪式,这是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安息。

在服丧期间,周年奠祭的“小祥”祭,死者死后二十五个月时行“大祥”祭,二十七个月行“禫”祭,之后便可去掉丧服,结束守丧期。

古代殡葬礼仪中对丧葬器具也有讲究,除了棺,椁,椁是套在棺外的,百姓和一般官吏死后有棺无椁,只有帝王、诸侯、权臣死后才有权享用椁。

不同等级的人,在棺椁的材质、装饰等方面也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同时,丧葬礼仪中还会用到铭旌等物品,铭旌是一种旗幡,上面会写上死者的姓名等信息,有引导死者灵魂的作用。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