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葬礼风俗有哪些
南方人的葬礼风俗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但总体上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
人去世后,首先要做的是给逝者净身穿衣。
通常会用温水擦拭身体,然后换上干净的寿衣。
寿衣的件数在有些南方地区讲究穿8件到9件,不同于北方的单数3、5、7件。
其款式多为传统样式,颜色以黑色、白色、灰色等素色为主,体现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停灵和守灵环节。
南方停灵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停灵三天,有的会更久。
停灵期间,家属要在布置庄重的灵堂守灵。
灵堂中间摆放逝者遗像,周围摆满花圈和挽联。
家属需时刻陪伴,不能长时间离开,且要穿戴素色服饰,忌穿鲜艳颜色衣物,这是基本规矩。
南方丧事很注重祭祀和超度亡魂的仪式。
常请僧侣、道士来念经、做法事。
他们会在灵堂设供桌,摆放水果、点心、饭菜等供品,通过念经等仪式来超度逝者亡魂,希望其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这些仪式一般会持续数天,每天都有特定流程,期间道士、僧侣敲着木鱼、钹,念着经文,家属则在一旁磕头、上香。
出殡在南方也有诸多讲究。
部分地区出殡时间是下午三点后,与北方多在十二点之前不同。
出殡时有哭丧习俗,家属一路痛哭为逝者送行。
送葬队伍较为壮观,前面有人举引魂幡,后面跟着灵柩,灵柩多用灵车或由人抬着。
沿途还会撒纸钱,传说这是为逝者在黄泉路“买路”。
有时还会遇到路祭,即亲朋好友、邻居在路边摆供桌、放供品祭奠逝者。
下葬时,棺材或骨灰盒放入墓穴后,家属会进行祭拜。
南方人对下葬地点颇为看重,讲究风水,认为好风水能让逝者安息,还可为后代带来好运。
坟地通常会选择环境较好之处,且会立较大的碑,上面刻有逝者姓名、生平及子孙名字。
坟的周围会用石头垒成台阶或围墙,颇具仪式感。
南方还有一些特殊的葬礼风俗。
在华南地区,葬礼多以家族合葬为主,有时还会修建堂宇。
福建、广东等地流行二次葬,先将逝者土葬,待尸体腐烂后把骨头捡出放入陶瓮,即“金塔”。
西南地区部分地方会选择高山、岩洞葬礼,葬礼上常有跳节令舞和唱曲子的表演。
做“七”也是南方葬礼中常见的风俗。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死,要举行“做七”仪式,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影响,佛教认为此期间为逝者做佛事可助其投生更好去处,道教则认为超度亡灵最好在“七魄”未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礼仪繁多,如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操办,费用也由其负担。
杭州地区女婿操办“五七”,临安和宁波等地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前一夜,很多地方流行搭“望乡台”,传说逝者此时会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家室。
南方的葬礼风俗还体现在入殓环节。
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为死者穿衣服,忌讳用缎子、皮毛和带“洋”字的布料,“缎子”谐音“断子”,皮毛让死者来世转生为兽类,带“洋”字布料对阴间的死者不利。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活动。
“大殓”是收尸入棺,俗称“归大屋”,棺材多用松柏制作,忌讳用柳木,棺外一般漆成朱红色并写上金字或画上花鸟人物。
入棺时,讲究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凡是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如牙齿、指甲等,都应殓入棺内。
最后钉棺盖,一般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寓意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