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葬礼怎么称呼的
古时候的葬礼有多种称呼哦。
从比较正式的礼制角度来说,葬礼古称“凶礼”。
在古代,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凶礼”是“五礼”之一,与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并列,专门用于处理死亡相关事宜,涵盖了从人去世到下葬,后续祭祀等一系列围绕死亡事件展开的礼仪活动。
在民间,葬礼也常被叫做“办白事”。
这是葬礼上人们通常会穿白色孝服,使用白色的丧葬用品等,整体氛围以白色为主色调,有了这样通俗的叫法。
人们认为人死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希望逝者在那边能幸福安宁,保佑家人兴旺,即便面对亲人离世很悲痛,会尽力把丧事办好,因此也带有“事死如事生”的意味,“办白事”这个称呼就比较形象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寿终正寝的老人的葬礼,还会被称为“喜丧”。
古人觉得,人能活到较高的年龄,无病无灾或因病自然去世,是一种福气,是人生的一个圆满结局。
这种葬礼也是悲伤的,但不像年轻人或意外离世者的葬礼那样充满纯粹的悲痛,会带有一些“半喜半忧”的情绪,叫“喜丧”。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难过,只是在传统观念里,对这种自然终老的情况有一定的豁达态度,葬礼上的仪式等也会相对平和一些。
从死亡的不同表述来看,能引申出一些关于葬礼的称呼哦。
“薨”,在古代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后来也用于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去世。
他们的葬礼通常会按照很高的规格来举办,有严格的礼仪制度和程序,会有很多官员和亲属参与,祭祀等环节也十分隆重。
“卒”一般是指大夫去世,大夫在古代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阶层,他们的葬礼同样有特定的礼仪规范,要通知亲友,设置灵堂,进行吊唁、下葬等一系列活动。
还有“不禄”,是古代对士这一阶层去世的称呼。
士在当时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葬礼不像诸侯、大夫那么奢华,也有相应的规矩,要遵循一定的丧葬礼仪,要穿戴特定的丧服,进行哭丧、守灵等仪式。
对于普通人去世,常用“殁”“寿终”“长眠”“谢世”等词来表述。
男性老人自然死亡,会称为“寿终正寝”,女性老人则称为“寿终内寝”。
这些表述对应的葬礼,没有贵族阶层那么繁琐的礼仪,也会有沐浴更衣、入殓、出殡、安葬等基本环节,家人会请亲友来送别逝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在佛教相关的语境中,僧人去世会被称为“圆寂”“涅槃”“往生”等。
他们的葬礼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哦,会有僧人诵经超度,按照佛教的仪式来处理遗体,有的会进行火化,然后将骨灰安葬在特定的塔林中。
而对于道教人士来说,去世会被叫做“羽化”“升天”“归真”等,他们的葬礼会请道士做法事,遵循道教的一些仪式,希望逝者能羽化成仙,回归到一种本真的状态。
还有一些比较形象的说法,“驾鹤西游”,这也是对老人去世的一种婉辞,意思是驾着仙鹤到西天成仙啦,不管是和尚、道人还是普通老人,不分男女都可以用这个说法哦。
用这个词来描述去世,就好像逝者是去了一个美好的仙境,带着一种浪漫和美好的期许,相应的葬礼也会带着这种对逝者美好祝愿的氛围,家人会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