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烧纸的由来与传说有关的故事

时间:2025-07-17 14:30:47人气:53

烧纸是一种在中国流传已久的习俗,通常在祭祀、丧葬等场合出现,人们相信通过烧纸可以为逝者提供在阴间使用的钱财。

关于烧纸的由来,有不少与传说相关的故事。

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传说与东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有关。

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凭借这门手艺赚了不少钱。

蔡伦的嫂子慧娘见状十分眼红,就催促丈夫蔡莫去跟蔡伦学造纸。

蔡莫急于赚钱,没等完全掌握技术就回家开了纸厂。

由于他造出来的纸质量太差,根本卖不出去,堆满了屋子,夫妻俩为此愁眉不展。

慧娘是个有心计的人,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慧娘突然装死,让蔡莫将她放入棺材中收殓。

邻居们听说后前来探望,只见蔡莫一边痛哭,一边在棺材前烧纸。

烧着烧着,棺材里突然传来慧娘的声音,她大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众人吓了一跳,壮着胆子打开棺材,只见慧娘坐了起来,还装腔作势地唱道:“阴间有钱能行四海,纸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阳间来。”

接着慧娘又说,她到了阴间,阎王爷让她推磨受苦,是丈夫烧的纸变成了钱,小鬼们为了得到这些钱,争着替她推磨,她把钱交给阎王爷后,才被放回来。

乡亲们听了信以为真,都觉得烧纸能让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得更好,于是纷纷向蔡莫买纸烧给死去的亲人。

没过几天,蔡莫家的草纸就卖光了。

从此,烧纸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个传说与朱元璋有关。

在浙江民间有一种说法,纸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创。

当地百姓会将祖先的牌位放在正屋高处的方形盒子里,称为“神堂”,每次祭奠后,都会往里面扔一些碎银子,供祖先在阴间享用。

元朝末期,朱元璋起兵反元,因缺少军资,便打起了百姓家“神堂”中银子的主意,他将里面的银子全部拿走充作军饷。

同时,他对百姓承诺,来日会一个子儿都不少地还给他们。

后来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既不想赖账,又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银,于是命人制造了大量的锡纸,称这是阴间所用的“冥锁”,可以用来抵债。

从此之后,百姓们在祭祖时,就开始用纸钱代替真正的银钱,烧纸的习俗也逐渐盛行起来。

还有一个关于秀才的传说。

古代有一位秀才名叫辛孝堂,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他没钱买棺材,只好把尸体停放在家中。

有好友问他为何不埋葬母亲,他不好意思说没钱,便称是舍不得母亲离开,想多陪几天尽尽孝心。

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亲人过世后都尽量把尸体停在家中,认为时间越长越能表示孝心。

有一天,县令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天气炎热,尸体放在家里不合适,但不放一段时间又怕被人说不孝。

县令想来想去,就把母亲的尸体抬到了喇嘛庙里,让和尚帮忙守着。

老和尚事务繁忙,把看管尸首的任务交给了小和尚。

小和尚陪着死人很害怕,两天后尸体发出臭味,他受不了,就拉来稻草烧,想冲淡臭气。

稻草烧完了,他又找了些黄纸接着烧。

天亮时,县令和老和尚来了,问他烧纸干什么。

小和尚吓得说不出话,老和尚忙解释说,这是给老太太往阴间送钱,阴间用的钱,全是阳间的纸。

从此,人们相信纸钱就是阴间的钱,为了表示对死者的追悼,常常会烧纸钱送给亡灵。

这些传说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死亡和阴间的想象,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侧面解释了烧纸这一习俗为何能在民间长期流传。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