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活人出殡风俗有哪些
在山东,活人出殡这种说法是比较特殊的哦,出殡都是针对去世的人,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有给活人办类似出殡仪式的情况,这并不是普遍的风俗,大多是个别地方,特殊情形下才会出现啦。
而通常意义上的出殡风俗,那可是有不少讲究的哦。
老人一旦去世,首先就得赶紧在大门上贴张白纸,再用长杆挑起一个纸做的丧幡,按照男左女右的规矩,把它挂在大门旁边,这就算是告诉村里的邻居,家里有丧事了。
长子要带着男性子孙到村头的土地庙去烧香纸,跟土地爷报告一声老人去世了,这叫“报庙”。
报庙之后,还要送浆水,就是“送汤”啦,男女眷属都得参加哦,大家按辈分大小排好队,男的在前,女的在后,由死者同辈的长者在前面带路,提着浆水瓦罐,一路洒到土地庙。
女眷一般走到半路就得停下,跪在路旁哭祭,男眷则要到庙前烧香纸致祭,这个送汤通常得连续送三天呢。
接下来就是传丧了,叫报丧,丧主得安排子侄们分别去告诉亲友。
这里还有个说法,叫“传丧不空口”,意思就是传丧的人到了亲友家,亲友必须马上准备饭给他吃,就算多家亲戚住得很近,传丧的到了每家也都得招待,至少得让吃口点心、喝口水,不能让人家空口走。
现在电话普及了,传丧大多就改成打电话通知了。
死者入棺被叫做“入殓”,一般是在去世当日,第二天进行。
入殓后,要在灵柩前设供桌,摆上供品、香炉、蜡台,还要供奉死者的灵牌。
以前,一般是在家停棺三天后出殡,有钱的大户人家会搞“五七殡”“七七殡”,甚至还有“百日殡”呢。
在停棺期间,子孙们要守灵哦,男的不能剃头,女的不能梳发,吃饭也得清淡,晚上也不能睡安稳觉,得好好守着。
死者的亲人都得穿孝衣、戴孝帽,这就是“戴孝”啦。
丧服是由丧主家制作分发的,按照亲疏和辈分,会有不同的等级哦。
像儿女戴的就是重孝,从头到脚全是白的,腰上还要系着苘片子,稻草绳,这叫“捆草绠”。
远支族人、村邻、朋友这些人呢,一般就不穿孝衣了,给个孝帽就行,叫“撕孝帽子”。
入殓后请了吹鼓手,那得在大门旁用高粱秸箔和席子扎个鼓手棚。
吊孝是从入殓开始,一直到出殡那天结束,一般是在三天内。
远支族人和邻里大多是结伴来吊孝,一般就送香纸。
要是大户人家办丧事,至亲好友吊祭还会送挽联、挽幛呢。
男客来吊孝,孝子要在灵前恭敬地迎接,陪着磕头“谢孝”;
女客来吊孝,就由儿媳、女儿等女眷陪着哭。
雇了吹鼓手的人家,有人来吊孝时,还得吹起哀乐呢。
合棺也叫“大殓”,就是钉棺材盖啦。
以前民间有很多人死而复生的故事,死者入殓后不会马上合棺,棺盖和棺材帮之间得错开五六公分的缝,等吊孝结束了,确定人不会复苏了,再合棺。
合棺前,得移开棺盖,让亲属绕着棺材大哭,跟遗体告别,然后把棺盖合榫,用七根叫“子孙钉”的长铁钉把棺盖和棺帮钉合起来。
死者是女性,合棺时娘家人必须在场,还得得到娘舅的同意才行哦。
合棺后还有送盘缠的讲究呢。
以前的人比较迷信,觉得死者的灵魂要从土地庙出发西行,亲属得去土地庙“送盘缠”,叫“送包袱”,就是给死者准备西去路上的吃住费用啦。
一般人家会送纸扎的房子和装着黄表纸钱的纸袋,富裕人家纸制祭品就多了,楼台亭阁、丫环仆人、车轿牛马、金银山、摇钱树什么的都有。
送盘缠大多和出殡前最后一次“送汤”一起进行,“包袱”和纸制祭品就在村头,土地庙前,跟香纸一起烧掉。
到了出殡那天,清晨得派人到坟地开圹,就是“打圹”。
开圹前,孝子要亲自到坟地焚香纸,用生鱼、鸡蛋、猪肉等“三牲”祭圹,有的还要烧祭文呢。
圹坑打好后,得留人“看圹”。
上午出殡前最后一次“送汤”回来后,就可以移棺起灵,殡葬仪式也就正式开始了。
起灵时,吹鼓手的长杆大号一响,抬棺的人就进灵堂,用手抬棺出门,这叫“背棺”,死者亲属则要号哭送灵。
同时,还要把合棺后放在棺盖上盛米饭和碎饽饽的盆端到门外,让看热闹的孩子抢着吃,这叫“抓干饭”。
棺材抬出来后,要放在扎好的大杠上,加上棺罩,然后由 8 人, 16 人抬到坟地,这就是“抬大杠”啦。
送殡队伍出发后,走在前面的是吹鼓手、仪仗队和“执事”,“执事”是负责指挥殡葬活动的,还得沿路撒纸钱。
孝子要紧跟在后面,手里拖着丧棒,让人扶着,一路痛哭,还得按照“执事”的指挥,该跪就跪,该行就行。
亲友们则按照辈分依次跟着,灵柩在最后面。
女眷们都穿着孝衣,头顶白布“包袱”,跟在灵柩后面号哭送行。
亲友故旧在半路上摆酒水设祭,这就叫“路奠”,“路祭”啦,这时孝子得陪祭叩谢哦。
到了村头,女眷就停下,跪着送灵柩走远了再返回,男眷和亲友则要送灵柩到坟地。
灵柩到了墓地后,落棺,去掉罩衣。
下葬前,有的地方还要为死者神主牌举行点主仪式呢。
圹壁上预留的灯窝要放上用豆面捏的已经点燃的长明灯,圹底四角各放一块用红布包着的垫棺发糕。
灵柩入圹后,按照“照山”定好向后,盖上土板、席子,撒上五谷,孝子每人双手捧三把土撒在上面,这叫“抓泥”,然后大家一起培土垒坟。
坟堆建好后,把丧棒插在坟头上,奠酒上香烧纸,孝子和众人再叩拜,这样殡葬仪式就算结束了。
山东各地的风俗也会有一些差异哦,临沂地区,出殡的时候,第一个重要议程是“摔老盆”或“顶老盆”,就是举重的抬起棺材的同时,由故者的长子,要是长子不在就由次子或长孙,没有儿子的话就由过继人,侄子,把泥盆摔碎。
还有的地方在出殡过程中,到了墓地后,孝子们要清扫墓室,放置粮食、钱币等一些殉葬品,然后才下棺、填土、埋棺、筑坟呢。
山东的出殡风俗丰富多样,现在有些地方会简化一些,但很多传统的东西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