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第几天再去坟地祭拜
出殡后再去坟地祭拜的时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讲究哦。
很多地方有“复三”的习俗,就是在出殡后的第三天去坟地祭拜。
这一习俗历史悠久,与古代丧礼中的“虞祭”有关。
“虞祭”是安定死者精气、以免其彷徨漂泊的祭祀,在周代,虞祭是在葬日的当天中午举行。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虞祭的一些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复三”。
到了第三天,孝子、儿女和主要亲人会带上香纸、饭食、铁锨等物品前往坟地。
他们会在坟的正面将两块石板竖立,一块横担,做成门的形状,然后供献饭食,点香烧纸,进行祭奠,还要给坟堆填土。
像山西翼城一带,家人在这一天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让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这就叫做“扶山”。
在绥德、清涧等地,给坟丘浇水的习俗,取“雨洒墓,必定富”的寓意。
有些地方的复三习俗,遗属等在返途时,每人会拿一枝柴棍,“柴”与“财”谐音,有“进财”的意思,孝子还要喊死者“回家”。
除了“复三”,从出殡日开始算,“烧七”的习俗也会涉及到去坟地祭拜。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依次是“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总共四十九天。
每“七”都要到坟地烧纸祭奠亡者,叫“烧七”。
在这其中,“头七”“五七”和“七七”通常较为隆重。
民间认为“五七”这一天逝者亡灵会回家“省亲”,丧家除了举行祭奠,还会延请僧道诵经,亲友也都会来吊唁。
在七七中,“七”与农历日期中的“七”相逢,就被认为是“犯七”,有“逢七有灾,冲七有难”的说法。
遇此情况,人们通常会在先天下午剪若干白纸小旗,由女儿、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至坟前,认为这样可以引亡人回家避难,让其藏于白旗下躲灾。
出殡后百日和周年也通常是要去坟地祭拜的日子。
人死后一百天头上要上坟,这被叫做“烧百日纸”。
百日时,亲戚、户族晚辈一般都会到,通常先天下午到坟地烧纸祭奠、请灵,次日早端献供品,再去坟前烧纸祭奠。
而周年祭一般会连续在一至三周年举行,古代分别称期年、再周、三周,其中三周年较为隆重,有的家庭还会大操大办。
除了这些特定的日子,一些传统节日也会去坟地祭拜逝者。
清明节,人们会备上供品、香烛、纸钱等去拜扫莹墓,到墓地后点香燃烛烧纸钱,将供品摆在坟堆前,然后依辈份于墓前叩拜,还要用铁锨给坟上填土、挂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去坟地烧纸的习俗,冬季的十月一日下元节,家家会以纸装棉焚于莹前,这叫做“送寒衣”。
过春节时,子孙们同样会备祭品去墓地祭奠,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