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不上坟的讲究是什么
闺女不上坟这种讲究主要源于古代的一些传统观念和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淡化,但在部分地区仍有一定影响哦。
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女性社会地位较低。
那时候家庭主要靠体力劳作生存,女性体力相对较弱,经济上依赖男性,在家中地位不高,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从母系氏族转为父系氏族后,就有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
女儿出嫁后要冠以夫姓,不能上家谱或族谱,被认为不再是娘家的人,而是属于夫家,自然就不宜参与娘家的上坟等祭祀活动了。
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很大。
在传统认知里,男性才是家族香火的延续者。
谁家是闺女回娘家上坟,就会被认为这家没有男丁,无人继承香火,是很不吉利的,还会被别人笑话甚至欺辱,有的地方还出现“吃绝户”的情况,即娘家财产会被有男丁的兄弟家继承。
为了避免这种不好的说法和情况,闺女就被忌讳上娘家坟了。
从家族祭祀传统来看,古时清明祭祖等活动多由男性主事。
《礼记·月令》中虽未直接提及清明祭祖,但能看出男性在农业祭祀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传统延续下来,使得上坟被视为男性的职责。
闺女,出嫁闺女,就很少有机会参与娘家上坟事宜了。
按照旧时观念,女儿擅自或频繁回娘家上坟,被看作是对夫家权威的挑战,暗示她在夫家未得到尊重,会导致两个家族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被认为会切断娘家的“门运”,影响家族的繁荣和子孙延续。
不是所有情况下闺女都不能上坟哦。
在一些地方有“上新坟”的习俗,按民间说法,祭扫未满三年的新坟要在春社日之前进行,就是“新坟社”。
这种情况下,女儿女婿通常是要参与的,这是新坟刚立,亲人离世不久,闺女对亲人感情深厚,且在三年之期内,还未完全被视为“外人”,有参与祭祀的资格。
但三年之后,按照传统习俗,嫁出去的闺女就不能再回去扫墓祭祀了。
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差异。
有些地方并不忌讳闺女上坟,反而觉得来上坟的人越多越好,认为这隐喻着家族兴旺。
但在大部分有这种讲究的地区,娘家没有男丁,闺女上坟就相对没有那么多忌讳了,毕竟没有其他男性后代,闺女作为亲人来祭祀也是情理之中。
可要是娘家有兄弟等男丁,闺女想上坟,一般就需要在娘家兄弟或同姓男丁的陪伴下进行,不然会被认为是对娘家人不敬,有“母亲娘家子孙旺盛,轮不到外姓人扫墓”的说法。
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女性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在法律上也享有与男性同等的财产继承权和祭祀权。
很多家庭又是独生子女,要是还遵循闺女不上坟的旧俗,就出现无人上坟祭祖的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闺女上坟已经不再被严格限制,这种旧讲究也在逐渐淡化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