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丧葬风俗开天门是什么
在贵州,“开天门”是一些少数民族丧葬风俗里的重要仪式呢。
就仡佬族吧,他们觉得人死后灵魂是要飞升上天的。
在黔西县、大方县一带的仡佬族支系中,就有开天门这个仪式,为的就是让死者的灵魂能顺顺当当升天。
这开天门仪式是这么进行的。
先有正祭师在死者身边念祭词,副祭师左手拿着个犁铧,右手提着一只雄鸡,从户外搭着楼梯爬到房顶上。
副祭师在房顶上要和屋内的正祭师配合,一起念祭词。
等祭词念到一段落的时候,主祭师会用一根长竹竿把屋脊捅开一个能看见亮的洞。
这时候,副祭师得把右手提的雄鸡往左手拿的铁铧口上摔,一直摔到鸡头碰出鲜血直流,然后再把鸡和铁铧一起扔到屋下。
这仪式还挺讲究的吧。
在贵州的很多民族丧葬习俗里,都有类似为死者灵魂“开路”的仪式,开天门也是其中一种形式。
像西南民族在丧葬仪式上会演述史诗《开路经》,有“指路词”,这些和开天门的目的差不多,都是想让亡魂能找到安乐的地方,和祖先团聚,有个好归宿,别回来打扰活着的人,让活着的人能安心生产劳动。
在贵州省麻江县杏山镇仙鹅村中寨组的畲族东家人,他们在丧葬仪式现场会演述史诗《开路经》。
这个仪式由主师带着徒弟们一起进行,参与的人数是奇数,一般是7名男子,他们被叫做“开路师”。
主师手里拿着大长刀,随从们分别拿着竹拐、鸟枪、弓箭、柴刀、雨伞,提个网兜,网兜里装着饭盒和死者衣服。
棺椁上还会放一只公鸡用来引路。
主师在灵堂里拿着长刀,举得高高的去点击大门头,意思是把天寨门打开,叫死者出窍的灵魂从野外回来,听经文然后得到超度。
在贵州的少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好多民族都有在丧葬仪式上唱《指路经》,《开路经》的文化习俗。
这些“开路”“指路”的意义有时候是一样的,都有招魂开路、驱鬼逐疫、指引阴路的意思。
不同民族对这经文的叫法不一样,汉族叫《开阴路》,彝族叫《指路经》,景颇族叫《送魂经》。
这些南方史诗里,内容可丰富了,既有招魂驱鬼这些神鬼祭祀的内容,有神话传说里的英雄叙事。
一般开头是招亡魂回家,接受子孙祭拜,然后讲祖先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勇射日月、生息繁衍、始作婚姻、治服怪兽、制定节气、开辟市场等远古文化英雄故事,最后带着亡魂沿着祖先迁徙的道路,认祖归宗。
从这能看出来,“开路”包含的文化信息比“指路”更多呢。
开天门这种仪式在不同民族里形式不太一样,但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就是希望死者的灵魂能有个好的去处,让活着的人能心里踏实,觉得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好好的,还能保佑家人。
通过这些丧葬仪式,能让活着的人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继承死者的遗志,把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像苗族也有类似的仪式,说高坡乡的苗人,他们把洞葬叫“把个杜”,意思是“洞里面的鬼”。
人死后要停丧,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一夜,这期间重要的是请鬼师给亡人开路,苗语叫“喀干”。
鬼师要把死者一生的事迹都数一遍,然后指引死者走过三十二段荆棘丛生的路,这样亡魂才能回到祖先聚居的地方。
这和开天门一样,都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能顺利到达该去的地方。
贵州这些丧葬风俗里的开天门也好,其他的开路、指路仪式也好,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生死的看法,对祖先的敬仰,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这些仪式一代一代传下来,让每个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和独特。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