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葬服饰特点是什么
古代丧葬服饰可有讲究了。
就说颜色吧,中国古代丧服大多是白色的。
从周代开始就有这规矩,那时候有五服制度,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五等,不管哪一等,丧服基本都是白色。
为啥是白色呢?一方面,白色在中国文化里有特殊意义。
老祖宗觉得白色跟肃杀的秋季有关,秋天万物凋零,有死亡的感觉,白色就成了吊丧的颜色。
白色是麻的原色,古人最早用麻做衣服,清麻脱胶后就是白色,用白色丧服也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
白色丧服能体现礼的“真诚性”,古人觉得丧服原料越原始、质朴、自然,就越能表达对逝者的哀痛。
再说说材质。
古代丧服一般用麻布,根据亲疏关系和丧服等级,麻布的粗细不一样。
像斩衰是五服里最重的,用的是最粗的生麻布,做的时候只裁割不缉边,看起来很粗糙,这是为了表示极度悲痛,就像人在那种状态下没心思去修饰衣服一样。
齐衰用的麻布也比较粗,衣服缝边了,比斩衰稍微好一点。
大功穿的是熟麻布,比齐衰的细一些,小功的麻布又比大功的更细,缌麻是五服里最轻的,用的是细麻布。
除了麻布,些配饰也有特定材质。
像苴绖是用结子的雌麻纤维织成的粗麻布带子,冠绳缨是麻绳做的,冠身也是粗麻布,鞋子是菅草编的草鞋,这些都有严格规定。
样式。
古代丧服在样式上也有不少特点。
丧服和常服一样有冠、衣、裳、带、屦这些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衣服胸前会加一块长方形的麻布,叫衰,五服的衣服都叫衰。
会用大麻皮纠成绖,有两条,缠在冠上的叫首绖,束在腰间的叫腰绖,这是用来表示哀痛的。
不同等级的丧服在样式上也有区别,斩衰的衣服和裳都是反缝的,不缉边,断口露在外面,看着就很简陋,这是服斩衰的人是和逝者关系最亲近的,要表现出那种痛不欲生、无心打理的状态。
齐衰比斩衰轻一些,衣服是正缝缉边的。
不同的丧服等级,服丧时间也不一样。
斩衰一般要服丧三年,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为父、未嫁女为父、媳对公婆、妻妾为夫这些关系,都得服斩衰三年。
齐衰有三年的,有一年的,不杖期和无受的情况,父在为母是杖期,夫为妻也是杖期,父为众子、祖为嫡孙等是不杖期。
大功、小功、缌麻的服丧时间相对短一些,大功一般是九个月,小功是五个月,缌麻是三个月。
在丧期里,随着时间推移,丧服也会有变化,这叫变服,受服,斩衰在一定时间后会受服为齐衰之服,齐衰受服为大功之服,这也是根据丧礼的程序来的,体现了人们的哀痛随着时间慢慢减轻。
古代丧葬服饰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不同的亲疏关系,通过穿不同的丧服来表达不同程度的悲痛,这一套规矩在古代社会可是很重要的,从贵族到平民都得遵守。
不同朝代会有点小变化,但整体上这些特点还是比较稳定地传承下来了。
像从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丧服制度的核心内容,五服的划分、颜色材质的规定、样式和丧期等,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一直影响着古代的丧葬文化。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