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的丧葬文化现象有哪些

时间:2025-06-17 09:01:51人气:49

农村的丧葬文化现象丰富多样,不同地区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包含了从逝者离世到安葬后的一系列仪式和讲究。

当老人生命垂危时,农村很多地方会提前准备好寿衣。

寿衣习惯用单数,颜色多为蓝、藏青、灰色等,忌用黑色,且不缀钮扣,而是用布带系着。

病人去世后,家人会将其尸体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裱纸,这就是“停灵”。

同时,会在板下点长明灯,设牢盆用来烧纸,还扎纸台插于门外树上,称“望乡台”。

接下来是“报丧”。

在农村地区,报丧一般通过放鞭炮来通知,叫“报丧炮”,告诉村里的人家里有人去世了。

对于外地的亲友,则会专门派人去传递消息。

有些地方如东北一带,会将纸条挂在门上,纸条在门左为男性死者,在门右为女性死者,纸条数量还与死者年龄等有关。

亲友收到消息后会前来吊唁。

吊唁时,他们会带来香、鞭炮、纸钱等祭品,有的地方女婿及娘家亲属还需准备熟猪头、熟鹅等。

吊唁者会进行拜祭,死者亲属要转身向来访者回礼,且必须跪拜,不可抬头或起身。

入殓环节。

通常在死者去世第三天进行,若死者在中午之后去世,称为“小三天”,中午之前去世则为“大三天”。

入殓前遗体不得见光,一般在室内或敞篷中进行。

将死者安放进棺木后,会举行“开光”仪式,孝子用棉花蘸水或油,依次擦拭死者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同时念着“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八方……”等祝福语。

盖棺钉棺盖时,亲属会说“躲钉”之类的话。

出殡也是重要的环节。

出殡前,有的地方会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超度亡魂,还会焚化纸扎的金银山、楼宅亭阁等供亡人阴间使用。

出殡时,一般会有铭旌导前,继承人通常为长子,要头戴麻冠,顶纸盆摔于村巷十字路口,这在一些地方被视为财产继承权的象征。

送葬队伍中,孝子和男性亲属排在前方,按辈分依次排列“引路”,随后是棺木,最后是女性亲属。

有些地方送葬途中还会放炮,有的放在队伍前面“开路”,有的放在后面“驱邪”。

到达墓地后就是下葬。

棺木放入墓穴前,有的地方会让丧主先在坑内略躺片刻,谓之“暖坑”,坑内还会撒五谷,放入一定数量的陶、石器、钱币等随葬,俗称“散财”。

棺木落坑有方向讲究,一般小头朝前,大头朝后,由风水先生“分经调向”定好棺位,然后用石灰填筑,封土成坟。

下葬后还有后续的祭奠活动。

3日内,每日夜晚亲眷会到坟上送火把。

第三日孝眷要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

从亡人死亡之日起,每7日为一期,称为“一七”,家人要到灵前焚香化纸,“五七”时较为重要,通常会到坟前烧纸,并将纸制人、马、屋及生活用具烧掉。

孝子在“五七”之内或百日内不能理发剃须,不穿红戴绿,不赴喜宴,名曰“囚七”,替亡人坐牢。

下葬后,还会将亡人灵牌按男左女右安置在供桌上,每日早晚一炉香,中午供饭,直至满周年。

周年时,会焚香、化纸,亲友参加祭奠。

孝子守父母之孝一般为3年,期间有诸多讲究,如头年春节不贴春联或只贴菱形白纸,子孙不外出拜年等,3年后方可恢复正常。

农村丧葬文化中还有一些其他现象。

丧屋里,进门左边一般是逝者的女性亲人占位,右边是儿子等男性亲人占位。

逝者是年轻的,上边有老人健在,一般会在上午安葬,且尸体在家停放时间较短,意在让老人减少痛苦,让逝者入土为安。

若在田地里起新坟,一些地方女性亲人不进地里,只在地头哭丧。

这些丧葬文化现象,是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死的认知。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