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办丧事有什么风俗禁忌

时间:2025-07-23 13:27:15人气:48

在山东,办丧事有着诸多风俗禁忌,这些习俗承载着对逝者的敬重和对生者的慰藉,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有老人去世,同村邻里同姓家族之人,都会立刻奔赴现场,这就是“白事不请自到”。

这不仅体现对死者的敬重,是一种乡风礼仪,同时也意味着邻里间要相互帮忙。

父母去世,孝子要剃光头,戴重孝,过去还要披麻,脚穿草鞋。

三年内不贴红对联,不放鞭炮,不挂红旗,女儿不穿红衣服,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丧事中要找一个德高望重、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主事。

主事者负责主持整个殡事,安排各项事务,包括找提罐的、烧汤的、缝孝衣的、买菜的、记账的等众多事宜。

殡事一般为期三天,有根据日子长短不同而变化的。

第一天收殓后停尸,第二天火化,第三天上午开坟,下午拉棺下葬。

灵堂一般设在堂屋,若逝者在外地病故则不入家门,需在野外搭建简易灵堂。

有些老人生前没有养老屋,死后会被认为没有合适地方安置尸体,在农村,很多人拼死也要盖个养老屋。

守灵是重要环节。

孝子孝女要在逝者旁边,不能坐凳子或高处,需日夜守护不能离开。

逝者头前要放一盏“长明灯”,让它一直亮着,寓意为逝者照亮通往阴间的路。

还要放些祭果、薄饼和一个底部钻眼的瓦盆,孝子孝女要不断在盆里烧香烧纸。

旁边还有个“遗饭碗”,孝子孝女吃饭前得先往碗里添点饭,出殡时要将其放到篮子里带到老人坟头。

守灵期间,要保持庄重肃穆,不能大声喧哗或嬉戏打闹,穿着应得体,避免鲜艳或暴露的衣服,不得随意触摸逝者遗体,更不能拍照录像。

入殓也有讲究,分为“小殓”和“大殓”。

“小殓”是给死者换衣服,“大殓”是把死者放进棺材。

入殓时,先在棺底铺一层薄石灰,再按死者年龄撒一些钱币,还要把五谷撒进棺材里。

然后孝子孝女用干净棉絮蘸水给逝者擦洗面部,再将逝者放进棺中。

此时要注意属相犯忌,有些属相的人不能在场。

出殡时的规矩也不少。

棺材一般用松木、柏木等制作,颜色多为黑色,若逝者是喜丧(年纪大了自然去世),有些地方会用红色棺材。

棺材尺寸要根据逝者身材,不能太窄太短,否则被视为对逝者不尊重。

出殡队伍中,最前面一般是打幡的人,幡用白纸或黄纸制作,上面写着逝者信息,用于给逝者引路。

抬棺材的人数有讲究,通常是八人或十六人,要抬得稳稳当当,不能让棺材晃动厉害或掉在地上。

棺材后面是孝子贤孙,他们要一路哭着送逝者,且不能走得太快。

出殡过程中,不能让猫、狗靠近棺材,以免惊扰逝者灵魂。

也不能回头看,否则被认为会让逝者灵魂舍不得离开,无法安心去阴间。

到了墓地,在把棺材放进墓穴前,要先在墓穴里撒一些纸钱,意为给阴间小鬼,让它们不要为难逝者。

棺材一般头朝东,脚朝西,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棺材放好后,孝子贤孙要先往墓穴里扔一些土,然后其他人再一起填土堆坟。

坟要堆得圆圆的、高高的,代表逝者安息和家族兴旺。

之后要在坟前摆上水果、点心、酒等供品,还要磕头,头数一般为四个或九个,代表对逝者的尊敬和祈福。

磕完头再烧一些纸钱、纸房子、纸车子等,希望逝者在阴间能过得好。

出殡回来后,家属不能直接进家门,要在门口先跨一下火盆,寓意去掉身上晦气,然后再进门。

进门之后,还要喝一些糖水,寓意以后日子甜甜蜜蜜,走出丧事的悲伤。

还有“家中有人过世,三年之内不登门”的说法。

这是农村人认为家中有人去世氛围沉重,此时走亲访友会给对方带来不便或“晦气”,是让逝者家属有足够时间调整情绪。

并且在丧事期间,要遵循“丧事不语重”,即抬棺等体力活中不说“重”字,避免谈论与金钱、财物相关话题,保持丧事的肃穆与和谐。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