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用的白灯笼叫什么名字
丧事用的白灯笼有多种叫法呀。
在一些地方,它被叫做“丧灯”。
据记载,这种灯笼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就称其为“丧灯”了。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这个叫法没有以前那么普遍,但在部分地区和一些老人的口中,还是会把丧事用的白灯笼叫做丧灯。
还有很多人会直接叫它“白事灯笼”,“丧事灯笼”,这是从用途角度来命名的,简单直白,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在丧事场合使用的灯笼。
在一些售卖殡葬用品的店铺里,商品名称也常常用“白事灯笼”“丧事灯笼”来称呼它们,什么“白事奠字灯笼”“丧事灵堂灯笼”之类的,在网上搜索相关产品,看到很多这样的名称。
在宁波地区,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叫“路引灯笼”。
根据《浙江民俗大观》的记载,宁波旧时候有这样的习俗,人去世时,家人要为死者焚烧一盏早就准备好的灯笼,就是“路引灯笼”。
这种灯笼大多是用竹丝编扎的,有用麦秆、芦花杆编成的,外面蒙上奶白色的纸,还俗称“纸包灯笼”。
它的样子和人们平时用来照明的灯笼不一样哦,大小不统一,形状有的像荸荠,有的像瓜形,上面通常会写着“路引灯笼”这四个字。
按照当地习俗,持有“路引灯笼”者,每盏要念七七四十九遍“灯笼经”,念一遍就在灯笼上戳一个红点记数,有人为了表示虔心,会念八八六十四遍。
在死者快要断气的时候,家人得尽快把“路引灯笼”拴在竹棒上,点燃蜡烛,再把竹棒塞进死者手中,要是死者难以自握,家人就握住死者的手帮忙提起灯笼杆,意思是让逝者的魂魄能在黑暗的世界里,循着这灯笼的灯光上路,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白灯笼是专为一些大户人家丧考妣而制作的。
这种白灯笼白底蓝字,没有刷油,当地人俗称它为“白灯笼”,但和其他地方笼统叫的“白灯笼”又有点不一样哦,它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人群。
谁家门前挂了这种白灯笼,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家有丧事了。
丧事用的白灯笼很多是冬瓜形状的,还会带有“奠”字,也有人叫它“冬瓜奠字灯笼”,“奠字灯笼”。
在殡葬用品市场上,经常能看到这样命名的灯笼产品,什么“白事冬瓜奠字五连串灯笼”“铁皮带奠字丧事灯笼”之类的,都是在强调它的形状和上面的字,方便人们识别和购买。
丧事用的白灯笼有不少名字呢,不同的名字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人们对丧葬仪式的不同理解,它们都在丧事活动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有着各自的寓意和用途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