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的物品一般是几样的东西
咱先来说说不同地区守灵习俗的差异哈。
就说广西那边吧,壮族人办丧事,灵堂一般设在厅堂,家里房子小,丧事场面大,就在门外搭棚当灵堂。
灵柩放在厅堂正中间,棺头朝着大门外,棺前有张八仙桌,放着灵牌和供品,这就是“灵台”。
入殓后,晚辈给长辈戴孝,孝服是白色的,孝子头扎白孝巾,穿白布长衫,腰束白布带或麻带,脚穿草鞋,女子孝服差不多,上衣是白色短衣。
像天等、马山等地的孝男还戴白纱纸裱糊的竹篾孝帽呢。
在天等县,死者的长子要腰佩长刀或剑守灵,要是长子不在就长孙代替,长子没了又没后代,就次子来。
武宣县的孝男、孝女、孝媳得光脚守灵。
柳江、扶绥等地的孝女要披头散发戴孝。
汉族人死后入殓,马上在厅堂设灵堂,棺头灵桌上放灵位,灵位前摆供品,供品前是香案,棺下还有长明灯。
玉林市的习俗是,人死入棺后,孝男孝女先给堂上长者和死者叩拜,接着哭着爬出门外,向东南西北中叩拜,再披麻戴孝哭着爬回灵柩旁。
龙胜那边,孝子缠头的孝巾长到脚踝,腰束孝带,有钱人家穿孝衣,光脚穿草鞋。
桂林的孝子、孝孙在棺左守灵,孝女、孝媳及女亲属在棺右举哀。
瑶族的习俗是人死后马上立灵牌,点“长明灯”。
十万大山瑶族在棺头、棺脚、棺两边和棺上都放茶油灯,昼夜不熄,头部放一碗饭、一只熟鸡,烧三炷香,棺盖板上放一簸箕饭,叫“阴阳饭”。
金秀部分瑶族的孝布是白布,长短按长幼次序不同,长子孝布五尺长,越往后越短,孙儿女、媳妇和孙媳只用小块白布包头。
苗族在人死盖棺后,亲属轮流守灵。
龙胜的妇女一直守在灵旁,怕猫从棺上跳过,还通宵达旦唱“哭丧歌”,内容是追念死者持家辛苦,子孙没报答养育之恩,唱到伤心处就泣不成声。
侗族老人死后,媳妇要拿出好多白布做孝巾、孝服。
龙胜那边,除了比死者年长的人,房族和来帮忙的亲友都把白布扎在头上或手臂。
孝男穿孝服,头、腰各系五尺长孝布,孝女不穿孝服,但头、腰也系五尺长孝布。
父逝,分布头给长男和长婿作孝布,母逝,分布头给长男和舅舅作孝布,有“水有源头树有根”的意思。
再说说祭祀的物品一般有哪些、是几样东西哈。
祭祀的物品种类挺多的,数量也有讲究。
先说供品类别,一般有“一花、三牲和五果”。
“一花”通常指菊花,寓意高尚、纯洁。
“三牲”分大三牲和小三牲,大三牲是牛羊猪,小三牲是鸡鸭鱼。
“五果”是苹果、柑橘、香蕉、柚子和葡萄这些水果,代表生活丰富多彩、美满幸福。
除了这些,祭祀还会用到蜡烛、白酒、香、盘子、酒杯等物品。
供品的数量也有说道。
一般类别和单品数量是三个或五个,最多七个,以前皇家祭祀才用九个。
像“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数,是至阳之数,代表吉祥、尊贵和幸运。
“七”是忠、孝、仁、义、礼、智、信之数,代表北斗七星,有指引和吉祥的意思,点神秘色彩。
不同的祭祀对象,供品也有点不一样。
祭土地公、灶君、家中神明用三牲,就是煮熟猪肉一份、鸡或鸭或鹅一只、鱼一条,有半生熟的,有全熟的,半生熟用于祭神明,全熟用于祭祖先,摆放时猪肉在中间,鸡和鸭在两旁。
祭鬼魅、虎爷用小三牲,是生鸡蛋、生鱼、生猪肉片。
祭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城隍爷等用五牲,是煮熟猪肉一大块、鸡、鸭、鹅各一只、鱼一条,猪肉在中间叫“中牲”,鸡或鸭在猪肉两旁叫“边牲”,鱼及猪肝在边牲旁叫“下牲”。
拜地基主、孤魂野鬼用五味碗,就是五只碗装五种不同熟食品。
还有用七味碗的,是七只碗装七种不同熟食粿食或糕点,油饭、猪肉酒、麻油鸡这些。
拜神、祭祀还会用到三果或四果、五果,就是选三种、四种、五种当季不同类的水果。
还有用五齐的,是冬粉、木耳、香菇、笋干、金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方来祭祀。
六齐就是从冬粉、木耳等一堆东西里选六样。
祭祀时也会准备清茶,一般供神佛是三小杯,祭祖的话用五、七、九、十一杯不等。
酒也常用,祭神用三小杯。
糖果像冬瓜糖、桔饼这些也会摆上,豆子,喜庆活动或迎神祭典用红豆、绿豆等,丧葬祭礼用黑豆及白豆。
祭祀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地区、不同祭祀对象上都有差别,讲究还挺多的呢。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