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不设灵堂不吊唁可以吗
老人过世后不设灵堂不吊唁是可以的呀。
从传统习俗方面来看,在中国很多地方,老人去世后设立灵堂并接受亲友吊唁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灵堂是人们缅怀逝者的场所,吊唁仪式则是亲友向逝者表达敬意和怀念、对家属表示慰问的一种方式,它被认为是对逝者的尊重,能让生者获得情感上的慰藉,还体现了对孝道等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按照传统观念,不设灵堂不吊唁会被一些人视为不符合规矩,是对逝者的不敬,会让亲友失去表达哀思的机会,甚至引发家庭内部或邻里之间的议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很多年轻人受现代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传统丧葬仪式中的一些环节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
他们觉得老人在世时好好尽孝才是最重要的,死后大操大办丧事只是做给别人看的,不如简化甚至省略一些仪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很忙碌,通知亲友吊唁会给别人添麻烦,即便通知了,别人也不一定有时间来参加。
出于这些考虑,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不设灵堂不吊唁,直接将老人的后事简单处理了。
从政策规定方面来看,有一些地方支持不设灵堂不吊唁这种做法哦。
为了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一些地区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在居民区等地方搭建灵棚灵堂、禁止在家举办治丧习俗活动。
浙江苍南就规定,全县行政区域内人员死亡后,遗体应在24小时内运送至县殡仪馆,统一在殡仪馆按规定办理丧事活动,禁止搭建灵棚灵堂、禁止在家举办任何治丧习俗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过世后不设灵堂不吊唁,是符合当地政策要求的,是响应政府倡导的文明丧葬方式。
在一些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各地也会倡导丧事简办,不设灵堂不吊唁就是常见的简化方式之一。
像2020年疫情期间,江西临川的一位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就响应政府号召,决定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办酒席,不接受亲朋好友吊唁,并通过微信和在路口悬挂告知书的方式,拒绝亲朋好友来现场吊唁,这一行为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从个人意愿角度来说,老人在生前有明确遗嘱,要求不设灵堂不吊唁,子女通常也会尊重其遗愿。
岳阳县公田镇的一名老党员袁爹,弥留之际留下遗嘱,要求不铺张,不放炮,不设灵堂,不吹打,不做道场,不扎灵屋,其子女就按照他的遗嘱,简办了丧事。
不设灵堂不吊唁是可以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会引起家族内部一些长辈或传统观念较重的人的不满,导致家庭矛盾。
没有一个集中的悼念场所和正式的吊唁仪式,一些亲友会觉得遗憾,觉得没有机会好好向逝者告别,无法给予家属足够的情感支持。
这些问题,大多可以通过事先沟通、解释来尽量避免或解决。
家属能够在老人去世前就与家人商量好丧事的办理方式,在老人去世后及时向亲友说明不设灵堂不吊唁的原因,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理解和接受的。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