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和入殓哪个正确一点
出殡和入殓都是传统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不存在哪个“更正确”的说法,它们只是在丧葬流程中先后不同,有着各自的意义和仪式内容哦。
先来说说入殓吧。
入殓是指将死者遗体放入棺材的过程。
老人去世后,家人会先为其进行沐浴、整容,剃头、刮脸、擦洗身体等,然后穿上寿衣。
这一系列动作是很有讲究的,就像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民俗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为兽。
给死者穿衣服的时候,不能把眼泪滴到死者身上,不然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了,这都是一些传统的说法啦。
完成这些后,就要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了。
入棺时,死者的朝向在不同地方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头朝里脚朝外,可在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棺材里通常会先垫上石灰、谷壳灰或石膏粉等用于防腐,还会铺上白布,再撒上雄黄。
然后把死者放入棺内,在空隙处填满陪葬物,这些陪葬物是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瓷壶、茶杯、烟袋等,算是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有熟悉的物件陪伴。
最后就可以盖棺了,但有些地方不会马上完全封死,会留一截,直到出殡前才会盖实封棺。
入殓之后,通常会有停柩的环节,就是把棺材放在厅堂,设置灵堂,孝子要朝夕守候在旁边,这就是常说的“守灵”。
在这段时间里,亲友会前来吊唁,向死者告别。
等停柩一段时间后,就会到出殡环节了。
出殡也叫“出山”,就是把灵柩从家中运往墓地的过程。
出殡前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这个叫“开殃榜”。
然后要进行辞灵仪式,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
还要“扫材”,就是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有“捎财起官”的寓意。
接着就是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品,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孝男孝妇要“旋棺”,就是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准备妥当后,就要起杠了。
起杠时还有两项重要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面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一项是“摔瓦”,要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一般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来摔,讲究一次摔碎,越碎越好,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瓦盆一摔,杠夫就会抬起灵柩正式出殡,送葬队伍会随行。
送葬队伍的顺序各地也有不同,一般会有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其他孝属们持着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后面还会有乐队、纸扎的物品等。
在出殡路上,还会有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仪式,遇到十字路口、河沿等地方,都要扬撒纸钱,而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是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的,孝子看到了要跑下叩谢。
入殓是让死者“入土为安”前在棺内安置好的过程,而出殡是将死者送往最终安葬地的环节,它们都是丧葬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自承载着人们对死者的缅怀和对丧葬礼仪的敬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丧葬仪式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