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白事风俗有哪些内容
在江阴,白事有着一系列传统风俗。
当老人临近去世时,50岁以上的老人会从卧室转移到厅堂,男左女右,这叫“出厅”,俗称“打厅堂边”,亲属会日夜陪伴守护。
老人断气后,会在其双眼盖铜钱,嘴里放茶叶,脸上遮白纸,合家男女则会嚎哭大啼。
接下来是报丧,家人会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告知远方亲友开吊下葬的日期。
亲友得知后,会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前来奔丧。
逝者遗体要停放于灵堂,这就是停灵,目的是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
古代停灵还有助于确定逝者是否真的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停灵期间,逝者的晚辈需在灵堂轮流守护逝者,接受其他亲友的吊唁。
死者直系,亲近的晚辈,要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褂子或衣服,腰系麻绳或草绳,脚穿草鞋,这就是孝服。
入殓,江阴人叫“落柴”。
入殓时,长子抱头,其他子女抱腰、膝、脚,在亲人帮扶下将逝者遗体放入棺材。
现在通常是火化后再入殓骨灰。
入殓前还会有一些准备工作,给逝者整容,让其再现容颜,抚慰家属心情。
入殓后,要将死者生前睡过的草席、棉垫或用过的日常用品全部放在择定的屋外路旁焚烧,这叫“出坊”。
出葬时也有诸多讲究。
一般会择于海水涨潮时举行,抬棺的通常是八个人,会选择生过男孩的及生肖避冲的亲人担任。
出葬时长女坐轿子,双手抱着遗像,回龙时换长孙。
出殡时,孝子要将一个瓦盆摔碎,即俗称的“摔盆儿”,然后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沿途有乐队吹打,并散发纸钱,这叫撒“买路钱”,是为了打发“野鬼”不要拦在死者的去路,一直撒到墓地为止。
到了墓地就是“落土”环节。
一家人及亲属要绕墓穴左右各转三圈,边转边向灵棺撒放少许泥土,然后复土埯埋。
有些地方还会在棺材上盖一红毡,相传这是明朝丞相顾鼎为让生母棺材从正门抬出,躺在棺盖上,后来为避正、边门之争,就有了这个风俗。
下葬后,“烧七”的习俗。
亲属需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
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标志着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除了这些,江阴白事还有一些相关的习俗。
忌日,老年人从去世之日算起,每年这一天,家人要在其灵位前焚香、烧纸钱、供饭菜敬祀,以表示悼念。
清明时,人们会提着祭品,带着鲜花、鞭炮、纸钱上山扫墓,先清除坟墓前后的杂草,接着修整墓埕,培添新土,然后在墓碑上压张纸钱,再摆上供品,焚化纸钱,叩头行礼祭拜。
农历七月十三日,当年父母亡故的家庭,其出嫁的姐妹、女儿及侄女,会挑饼担带纸箔回娘家为逝者敬祭,然后把挑回的饼类分送给乡里人,表示念祖之意。
冬节时,当年亡故人的家庭为节哀起见,早上禁止搓丸,由亲邻“送丸”给他家,丧家则以红桔回谢。
农历正月初二早,在古代是拜神座、跪神位的时候,这也是江阴民间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属的旧俗,初二日早上,人们不能互相串门,否则会触犯习俗忌讳。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