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办白事需要什么讲究
人快不行的时候,要是长辈,得把他移到正房的炕上,这是尊重长辈。
然后子女得斋戒沐浴,每天焚香祷告,细心照顾,还得继续找大夫看病。
到晚上,儿子们得轮流守在床边,长子还得和长辈商量后事,请画师给老人画像、买寿材、安排灵棚、找响器班子,预订酒席、请和尚道士念经这些事儿都得安排好。
病人临终前得换床,一般人家从杠房租张灵床,穷人家就卸门板支在板凳上。
换床时亲人得亲手把病人抬上去,头朝西脚朝东,这是取“西方接引”的意思。
要在病人咽气前给他换上寿衣,把前额和两鬓的毛发剃掉,后边不能剃,叫“留后”。
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袄裙,身下铺黄褥子,身上盖白衾单,寓意“铺金盖银”。
人一没了,家里得赶紧在灵床前设供桌,摆上“长明灯”,说是阴间黑,得给亡人照亮。
还得摆一碗倒头饭,饭上插三根木棍,棍上插面小旗,叫“打狗棒”,边上放三张小烙饼,叫“打狗饼”,是让亡人路上不受欺负。
供上香后,所有孝子贤孙得跪在灵前哭,烧“倒头纸”,有钱人家还会烧纸糊的轿子、轿车,和尚道士也得来念经。
汉人家里门口要挂纸钱,满族人则竖个大幡,招魂引路。
接下来要报丧,平民小户口头说一声就行,官绅富商家得发报丧告示。
还得请阴阳先生来,看看死者的生辰八字,算算入殓、出殡的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门口,这叫“殓榜”。
入殓也有讲究,盖棺前,棺材里得放些东西,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要是没有就放个小元宝,不能让亡人空手走。
还得放镇物,镜子、五谷、铜钱。
长子用棉球沾水擦擦死者的眼睛,用镜子照照脸,叫“明明白白走”。
全体孝属再哭一场,杠夫把棺盖钉上,只留个楔子,等出殡时再钉死。
入殓后,灵前得放灵龛,摆上遗像、香炉、蜡扦、花筒、闷灯。
北京人讲究停灵,停几天看家底,少则三天,多则七七四十九天,但必须是单数。
每到第七天,得“做七”,请和尚道士念经,烧香超度,还得摆酒席招待吊唁的人。
出殡前一天,还得“伴宿”,请和尚做一宿佛事,晚上再“送库”,把纸糊的楼库烧了,算是给亡人送钱。
出殡当天,孝子用新笤帚扫扫棺材上的灰,杠夫把棺材抬起,孝子垫个铜钱,然后钉好棺盖。
长子打幡,次子抱灵牌,其他人手持哭丧棒,儿媳妇抱焰食罐,一路哭着走。
杠夫抬棺时,不能有丝毫倾斜,灵枢上还得盖个红缎官罩。
起杠时,长子把“吉祥盆”摔碎,然后队伍出发。
送殡队伍里,专人扬纸钱,一路撒撒扬扬的。
起杠时,杠夫要喊“加钱”,丧家得给赏钱,杠夫还会虚报赏钱数目,既壮声势,又给自己打广告。
沿途,有的亲友会摆茶桌,供送殡的人喝水,这既是慰问,是哀悼。
还有路祭,朋友搭个棚,灵枢经过时,把亡人影像请出来,僧道念经,主祭人奠酒,孝子答礼。
到了墓地,按阴阳先生选好的坑下葬。
杠夫用大绳把灵枢慢慢放进去,鼓声四起,孝子跪灵。
下葬后,摆供品,烧纸活,和尚念经。
孝属和亲友抓把土洒进坑里,杠夫填土堆坟,插上引魂幡。
孝属和亲友依次叩首,这丧礼就算差不多结束了。
孝子还得给送殡的亲友磕头道谢。
在守灵期间,家属要时刻在灵堂,不能随便离开,得好好守着,表达对逝者的不舍和尊重。
亲友来吊唁的时候,家属得陪着一起哭,这也是一种礼节。
还有穿孝服也有讲究,亡人的亲属得穿孝服尽孝,孝服分五等,叫“五服”,根据和亡人的血缘关系,穿不同的孝服,汉人男子戴白孝帽,妇女包麻花头巾,满族男子穿四开气孝袍,妇女穿不开气的孝袍。
这些都是北京办白事的一些常见讲究,不同的家庭还会有些自己的特殊做法,但大致上就是这些流程和规矩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