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白事风俗拜别仪式流程
在潮汕地区,白事风俗里的拜别仪式是很重要的环节。
人去世后,首先要给老人沐浴、换寿衣,然后把遗体放在大厅正中央的冰棺里。
接着选好下葬的吉日,这个日子不能冲老人和孝子的属相。
确定好吉日后,就发讣告通知宗亲好友死者逝世的消息,吊唁出殡的时间。
在送葬前一天下午,会有围孝,就是哭丧。
哭丧前,子孙们要剪发或剃发,儿媳或已出嫁的女性得绞面。
结束后,直系亲人围着死者下跪,男性不啼呼,默默哭泣,女性按辈分啼呼死者。
死者女儿要从外面哭着跑进灵堂,这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庭的不舍。
女性啼呼有专门的用语,男人去世都哭“祖父呀”,女人去世都哭“祖母啊”。
哭丧时会有仪仗队围着死者奏乐,奏乐几分钟就离开,哭丧大概半小时结束。
到了吉日凌晨,送葬真正开始。
死者直系亲人穿上白素衫、麻衣等,继续哭丧。
宗亲好友在礼士指引下进来上香,然后行五跪三叩首礼吊唁死者,直系亲人要跪着哭丧,直到所有宗亲吊唁完才能起身。
吊唁结束后,就进行把死者从冰柜安置到棺材里的仪式,叫“收殓”。
收殓前,棺材要提前准备好放在灵堂,里面铺上寿纸、草纸、茶叶等物品。
死者的亲属,兄弟姐妹和儿女,会和死者见最后一面,这叫“收观”。
盖棺后,要择时下钉,一共钉6根钉子,每下一钉都要说吉利话。
钉棺完成,整理出死者遗物送走,送葬就开始了。
送葬队伍里,仪仗队在最前面,孝子,子孙、出嫁儿媳,再后面是其他宗亲好友,礼士在最后收尾,未嫁女性一般不随行。
送出村口后,孝子跟着死者去火葬场,其他人回来喝完热甜汤就各自休息。
当日下午,送葬队伍中的男性再次出行,叫“请经”,女性留守祭拜死者。
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习俗。
人刚断气时,要把他移入厅堂,亲属得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用这水给死者沐浴。
还要为死者理发整容,脱去旧衣,换上寿衣,一般男的穿双数长衣,女的穿单数衣裙。
尸体盖上天地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
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脚尾灯”,灯旁放一碗饭,叫“冥饭”,给死者在阴间享用。
报地头也是一个习俗,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着死者男性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
到庙后,长者上香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庙祝按享寿数敲钟,一岁一响,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系于神座,还要送香油钱给庙祝。
长者焚化年庚帖后,带着死者子孙绕道回门。
还有“饲生”与“恋亲视尸”活动。
“饲生”是孝子奉白饭两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口念“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或“你饲我大,我养你老”,然后用筷子尾夹一点饭菜放父母口里,再用筷子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
“饲生”完,法师或长老用纸镪遮盖死者脸孔,法师持幡在前引路,子孙按长幼次序拈香跟随绕尸而行,法师边走边念经。
死者是男的,绕尸走圆形;
是女的,走方形,“父是天,母是地”,天圆地方。
在“饲生”后,有些地方子媳自长至幼,每人给死者从头到脚扇12下,闰年扇13下;
有些地方子孙持小布袋,绕死者走一圈,拉死者衣袖,象征请死者赐种,得祖宗福荫。
赐杖成服也有讲究,族长或法师给丧家男女子孙赐授麻衣、麻帽、芒鞋、孝杖。
男死用竹杖,女死用榕或桐,杖和胸部一样高,长子、长孙授长杖,其他人依次略短。
孝杖上端,孝子持的用银纸和麻布包着,孝孙持的用银纸和大红纸包着,系上麻绳。
授杖时,依长幼逐个授,还会说一些吉语。
这些潮汕白事风俗的拜别仪式和相关习俗复杂,但体现了潮汕人民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